(1)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如坏账金额估计的变更只影响本期,因而在本期作适当的调整。再如应计折旧资产使用年限或经济利益预计消耗方式的变更,既影响本期折旧费用,又影响该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各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与本期相关变更的影响应在本期确认收益或费用,对未来期间的影响,则应在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2)采用两项交易观点。会计估计的变更不追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实际上所持的是一种两项交易观点。即认为同一经济业务的两期估计类似于“两项交易”。这样,会计估计变更只对变更日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估计进行会计处理,不需要重新计算会计估计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需要重新编制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到变更期间的损益则调整当期的损益,老影响未来期间的损益则在未来期间进行处理。
(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应包括在与前期相同的项目中。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为确保不同期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特殊项目,则以后期间也应作为特殊项目报告。
(4)对本期会产生重大影响,或预计对以后各期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估计变更的性质和金额应加以披露。如果不易确定金额,应加以说明。具体来说,企业会计估计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几点:
①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主要包括变更的内容、日期及原因。
②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主要包括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和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③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理由。
(5)当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这种变更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并作恰当的披露。
本文认为,会计估计变更在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调整时,还应注意考虑信息质量特征、企业所持的收益观念(当期收益观念还是总括收益观念)、稳健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与效益观念等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使当期盈利(当期收益)确切地反映当期经营成果,从而能正确地评价当期的经营业绩。
六、会计估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健全有关估计事项的会计估计内部控制制度,结合有关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制定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估计政策,如各种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与程序,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等。同时,利用各种渠道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特别注意遵守可靠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尽可能客观、真实、公允、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并合理地估计企业可能的损失,对可能的收益一般不能进行确认。
(3)注意资料的收集、积累、更新和分析。由于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要用到最新的信息、资料,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以“纯”的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平常很少收集市价、公允价值方面的资料、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财会人员要时时关注市场行情,注意搜集市场信息并认真分析其发展趋势。
(4)详细了解并分析企业具体资产状况。企业在年末盘点时,不仅要求计量各种存货数量,还应当密切关注各种资产状况,对其质量作出准确评估。为此,财务人员平时应认真作好估计事项的质量记录、核对和分析工作,评估时应邀请专业人员参与。
(5)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注意遵守一致性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估计方法和程序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此外,会计估计结束后,企业财会人员应注意对会计估计结果的记录和估计结果的保存。
(6)进行会计估计时,应该将资产质量(包括磨损程度)、谨慎性、经济和法律环境、历史资料和经验等因素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