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财政税收笔记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基础讲义:第4章

来源:233网校 2012-12-26 11:32:00
  某甲月应税所得额为490元,则应纳税额=490×5%=24.5元
  某乙月应税所得额为510元,则应纳税额=510×10%=51元
  应税所得额增加了20元
  应纳税额增加了26.5元,税后收益甲>乙
  在临界点附近容易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公平现象。为此我国没有采用全额累进税率,而是采用了超额累进税率。
  第二,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某甲月应税所得额为490元,则应纳税额=490×5%=24.5元
  某乙月应税所得额为510元,则应纳税额=500×5%+(510-500)×10%=26元
  应税所得额增加了20元
  应纳税额增加了1.5元,税后收益甲<乙
  避免在临界点附近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公平现象。
  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累进幅度比较缓和。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即: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
  本级速算扣除数=(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征税对象的最高数额+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某乙月应税所得额为510元,则应纳税额=510×10%-25=26元
  【例题1·多选题】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纳税人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E.纳税环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税率和征税对象。
  【例题2·多选题】税率的基本形式有(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名义税率
  E.实际税率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税率的基本形式包括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2.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1)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2)纳税期限:一般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间隔时间。从我国现行各税来看,纳税期限分按年征收、按季征收、按月征收、按天征收和按次征收等。
  (3)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分为税基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①税基式减免。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减税免税。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以及跨期结转等。
  注意免征额与起征点的异同。
  ②税额式减免。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税额等。
  注意税收支出(税式支出)的概念:由于税收优惠而造成的政府税收损失。
  (4)违章处理
  对于维护国家税法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熟悉)
  法律级次分类
类型 制定机关 具体内容
(1)税收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
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2)税收行政法规 国务院 实施细则
(3)税收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4)税收部门规章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  
(5)税收地方规章 地方政府  

  税种分类
类别 具体税种
(1)货物和劳务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2)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资源税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特定目的税类 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
(5)财产和行为税类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6)关税类 关税

  【例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 )。
  A.税收法律
  B.税收法规
  C.税收规章
  D.行政文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税收法律。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