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中级经济师 /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货币危机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中级经济师
授课老师:槐俊升
所属科目: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二十一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类型
所属版本:2025

货币危机介绍

1.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

(1)由于国内经济变化没有相应的汇率调整配合,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

(2)由此引发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

(3)其结果要么是本币大幅度贬值,要么是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动用大量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

2.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其钉住汇率制度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诱因

(1)在危机发生之前,财政赤字和国内宏观经济状况表现良好,两者都不能解释危机的形成,是市场信心的变化导致了危机的自我实现。

(2)具体体现

由制度上的道德风险所积累的金融风险如果超过了市场所能承受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不良资产只能靠财政注资解决,形成隐性的财政赤字。

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容易导致恐慌性的资金冲击。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13 14:44:14

货币危机考点试题

多选题 1.下列有关货币危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在汇率制度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固定汇率或带有固定汇率色彩的钉住汇率制度,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低估
B . 对于1992年英镑危机来说,政府的偏好具有决定意义,由于英国国内存在高失业率,政府放弃钉住汇率制,导致危机发生
C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诱因是市场信心的变化导致了危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是制度上的道德风险所积累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是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
D . 从金融危机的类型来看,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属于货币危机
E . 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主要是危机的自我实现,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关系不大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变化没有相应的汇率调整配合,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由此引发的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其结果要么是本币大幅度贬值,要么是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动用大量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选项A错误。
对于1992年英镑危机来说,政府的偏好具有决定意义。从政府的角度看,当市场出现强烈的贬值预期时,由于国内存在高失业率,使得维持钉住汇率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因此政府放弃钉住汇率制,导致危机发生。选项B正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诱因是市场信心的变化导致了危机的自我实现。由制度上的道德风险所积累的金融风险如果超过了市场所能承受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不良资产只能靠财政注资解决,从而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形成隐性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容易导致恐慌性的资金冲击。选项C正确。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此次次贷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债务危机(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第二阶段);信用危机(第三阶段)。选项D错误。
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一旦某些因素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资本大规模的逃离使得钉住汇率难以维持,最终会引发货币危机。选项E错误。

单选题 2.从金融危机的类型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属于()。
A . 债务危机
B . 次贷危机
C . 银行危机
D . 货币危机

正确答案: D

答察解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诱因则又有所不同。在危机发生之前,财政赤字和国内宏观经济状况表现良好,两者都不能解释危机的形成,是市场信心的变化导致了危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由制度上的道德风险所积累的金融风险如果超过了市场所能承受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不良资产只能靠财政注资解决,从而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形成隐性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容易导致恐慌性的资金冲击。一旦境外投资者和境内外币存款者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出于安全起见,他们将会向外转移资金,在“羊群效应”作用下,这种流动性危机就会演变为货币危机。
选项D正确;总的来说,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一旦某些因素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资本大规模的逃离使得钉住汇率难以维持,最终会引发货币危机。
选项A错误;债务危机(A)主要发生在拉美国家,特征是无力偿还外债
选项B错误;次贷危机(B)是2008年美国特有的房贷危机类型
选项C错误;银行危机(C)主要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非亚洲危机主因

单选题 3.导致一国货币危机的原因是()。
A . 实行钉住汇率制度
B . 外汇来源于举借外债
C . 采取“借短放长”的方式
D . 缺乏外债管理经验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选项A正确;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一旦某些因素导致市场信心不足, 资本大规模的逃离使得钉住汇率难以维持, 最终会引发货币危机。
选项BD错误;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有以下几个特征: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选项C错误;国内流动性危机。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单选题 4.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在汇率制度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
A . 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B .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C .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D . 实行固定汇率和带有固定汇率色彩的钉住汇率制度

正确答案: D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危机的相关内容。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在汇率制度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固定汇率和带有固定汇率色彩的钉住汇率制度。

单选题 5.关于1992年英镑危机产生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英国信用扩张速度快
B . 英国财政赤字规模大
C . 英国债务结构不合理
D . 英国存在高失业率

正确答案: D

答察解析: 对于1992年英镑危机来说,情况却不是如此。英国没有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历史,筹集外汇也不是问题,但此时政府的偏好具有决定意义。从政府的角度看,当市场出现强烈的贬值预期时,由于国内存在高失业率,使得维持钉住汇率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因此政府放弃钉住汇率制,导致危机发生。

大咖讲解:货币危机

槐俊升
中级经济师
经济师大神级培训讲师,学员口中YYDS的经济师老师,母题班研究者,培训经验十余年
查看老师课程
葛广宇
初级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副教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在读、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擅长以案例、关键词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关联考点考点,讲解细致,适合零基础考生,学员称其为“记忆魔术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金融危机的含义

1、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特点: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严重性

3、危害: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曾经遭受过危机的侵袭。金融危机会使一国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严重时还会令金融市场完全崩溃,甚至导致国家破产。

高频

金融危机的类型

金融危机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

内容

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也可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

(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特征:

(1)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

(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3)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货币危机

1、产生原因: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变化没有相应的汇率调整配合,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由此引发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其结果要么是本币大幅度贬值,要么是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动用大量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

(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其钉住汇率制度。

2、总结: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一旦某些因素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资本大规模的逃离使得钉住汇率难以维持,最终会引发货币危机。

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1、国内流动性危机: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爆发。

2、国际流动性危机:

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规模,国际流动性就不足。一国的外汇储备越多,国际流动性越充足,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当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时,央行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避免“挤兑”可能造成的大范围银行危机。但是在国际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央行除了自有的外汇储备外,没有别的渠道来阻止这种恐慌性的外汇“挤兑”。

综合性金融危机

综合性金融危机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

1、分类: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发生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导至整个经济。

2、影响:

(1)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利益,且极易升级为经济危机或政治危机;

(2)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危机国家所存在的深层次结构问题。

高频

次贷危机

1、次贷危机: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开始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10月初,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2、此次次贷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债务危机: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导致次级房贷的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而引发的危机。

(2)流动性危机: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相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不能及时应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3)信用危机:投资者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恐慌。

高频

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也可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

(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特征:

(1)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

(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3)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高频

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1、国内流动性危机: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爆发。

2、国际流动性危机:

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规模,国际流动性就不足。一国的外汇储备越多,国际流动性越充足,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当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时,央行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避免“挤兑”可能造成的大范围银行危机。但是在国际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央行除了自有的外汇储备外,没有别的渠道来阻止这种恐慌性的外汇“挤兑”。

高频

综合性金融危机

综合性金融危机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

1、分类: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发生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导至整个经济。

2、影响:

(1)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利益,且极易升级为经济危机或政治危机;

(2)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危机国家所存在的深层次结构问题。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