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中级经济师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中级经济师
授课老师:槐俊升
所属科目: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十八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所属版本:2025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介绍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

1、基本思想: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心理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2、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

(1)交易动机: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动机: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3)投机动机: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L1(Y)

(2)投机动机构成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L2(i)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货币需求)=L1(Y)+L2(i)

4、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突出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作用。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13 14:44:03
流动性陷阱怎么理解?

流动性陷阱怎么理解?

1.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2.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2024-04-11 浏览:124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有哪些?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有哪些?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法。2.20世纪50年代以后,突出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作用。
2024-04-11 浏览:79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什么?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什么?

1.交易性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L1(Y)2.投机性需求投机动机构成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L2(i)3.货币需求函数凯恩
2024-04-11 浏览:30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代表人物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2.基本思想(1)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心理倾向。(2)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
2024-04-11 浏览:79
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是什么?

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是什么?

1.交易动机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2.预防动机(1)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2)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3
2024-04-11 浏览:100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属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是( )。
A . MV=PT
B . π=(K×Y)/M
C . L=L1(Y)+L2(i)
D .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需求函数。
选项C正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L=L1(Y)+L2(i)。
选项A错误;属于费雪方程式。
选项B错误;属于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选项D错误;属于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多选题 2.下列关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是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B . 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指的是预防动机
C .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D . 投机动机构成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
E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长期资产”两个基本假定之上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流动性偏好论指出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
①交易动机(日常交易);
②预防动机(紧急情况);
③投机动机(利率变化)。
选项A正确。
投机动机是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选项B错误。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货币需求)=L1(y)+L2(i)
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L1(y)
②投机动机构成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L2(i)
选项CD正确。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基本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法,并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传统的货币理论研究范围,比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研究层次更高。选项E错误。

单选题 3.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不取决于( )。
A . 投机动机
B . 投资动机
C . 预防动机
D . 交易动机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选项ACD错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流动性偏好论。该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由三类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选项B正确;并不取决于投资动机,符合题意。

多选题 4.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  )
A . 贮藏动机
B . 投机动机
C . 预防动机
D . 交易动机
E . 支付动机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三类动机决定的:
选项BCD正确;
①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②预防动机,即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③投机动机,即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选项AE错误;为干扰项

单选题 5.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弗里德曼
B . 庇古
C . 凯恩斯
D . 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选项C正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选项A错误;弗里德曼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说
选项B错误;庇古提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选项D错误;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大咖讲解: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槐俊升
中级经济师
经济师大神级培训讲师,学员口中YYDS的经济师老师,母题班研究者,培训经验十余年
查看老师课程
葛广宇
初级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副教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在读、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擅长以案例、关键词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关联考点考点,讲解细致,适合零基础考生,学员称其为“记忆魔术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

指经济主体在既定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以及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需要等。

货币需求量

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高频

传统货币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费雪方程式:MV=PT

P:物价水平;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V:货币流通速度;M:货币量。

2、V和T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

(1)V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可视为常数;

(2)T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是稳定的。

(3)只有物价水平P和货币量M有直接关系。

3、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主动地变动,而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

因此: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桥学派)

1、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1917年《货币的价值》阐述了剑桥方程式:π=KY/M

π: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

Y:总资源(总收入);

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M:名义货币数量;KY:真实货币需求。

2、结论

(1)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2)货币价值与名义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区别

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不仅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

相同点

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高频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基本观点:

1、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仅是因为交换,也因为货币是财富的缘故。

2、货币数量说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理论。

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

①财富总额

与财富构成

(1)恒久性收入是以现在的收入与过去的收入加权计算的收入。

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同向)。

(2)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方面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未来的人力财富总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转化过程需要货币。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同向)。

②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1)持有货币的名义收益率一般等于0,持有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定期存单等的收益率一般大于0。

(2)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会越少(反向)。(3)如果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持有货币意味着损失,人们会减少货币持有量。

③其他因素

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随机因素。

货币需求函数:

M:名义货币量;P:物价水平;yp:恒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rb,re分别代表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1/p)·(dp/dt):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u;随机因素的影响总和。

高频

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费雪方程式:MV=PT

P:物价水平;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V:货币流通速度;M:货币量。

2、V和T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

(1)V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可视为常数;

(2)T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是稳定的。

(3)只有物价水平P和货币量M有直接关系。

3、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主动地变动,而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

因此: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高频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1、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1917年《货币的价值》阐述了剑桥方程式:π=KY/M

π: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

Y:总资源(总收入);

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M:名义货币数量;KY:真实货币需求。

2、结论

(1)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2)货币价值与名义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