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中级经济师 /货币层次划分

货币层次划分

货币层次划分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货币层次划分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中级经济师
授课老师:槐俊升
所属科目:中级金融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九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二节 货币供给 /货币层次划分
所属版本:

货币层次划分介绍

各国中央银行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货币层次。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3=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二)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 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001年6月,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年初,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6年,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入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年10月,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M2 。

2018年1月,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

专题更新时间:2025/09/23 11:10:29

货币层次划分考点试题

多选题 1.202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 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  )。
A . 流通中货币
B . 个人活期存款
C . 单位活期存款
D . 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E . 金融债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202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 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 、 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单选题 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不属于 M1 的是(),
A . 可转让本币存款
B . M0
C . 单位定期存款
D . 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各层次货币的构成如下所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3=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综上,该题选C。

单选题 3.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统计口径的标准是金融资产的(  )。
A . 稳定性
B . 收益性
C . 风险性
D . 流动性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货币层次。

单选题 4.根据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金融债券计入( )
A . M4
B . M3
C . M0
D . M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单选题 5.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中,M0代表( )。
A . 单位活期存款
B . 流通中的现金
C . 单位定期存款+居民个人储蓄存款
D . 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的划分。我国划分的货币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大咖讲解:货币层次划分

徐雨光
银行从业
中级经济师
美国经济学硕士。任职于某高校金融系,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财,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厚,对热点考点把握准确,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查看老师课程
槐俊升
中级经济师
经济师大神级培训讲师,学员口中YYDS的经济师老师,母题班研究者,培训经验十余年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货币供给过程

货币供给是指在一个时点上经济中的货币存量。

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方面。

货币供给行为是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

货币供应量是指金融系统根据货币需求量,通过其资金运用,注入流通中的货币量,它研究金融系统向流通中供应了多少货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等问题

2024082816113453764530_货币供给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作用最重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影响其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主要有三种途径:

①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②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③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银行的准备金之和。

B=C+R

B—基础货币

C—流通中的现金;

R—准备金(法定和超额)

全部基础货币方程式可表示为B=C+Rr+Rt+Re

R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以及超额准备金Re 

高能货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能随时转化为存款准备金,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高能货币。

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最基本的特征:

①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② 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③ 它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④ 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

基础货币量、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例、存款与通货的比率都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化。

公众、银行、货币当局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货币存量的变化。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基础货币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

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

存款与通货的比率既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同时还受到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包括: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2)收购黄金、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货币;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投放货币。

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基础货币B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就在于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测定和调控货币乘数



高频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

当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供给1元准备金时,存款的增加是准备金的数倍,这是银行运用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和准备金使货币供应量增加的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存款创造

存款创造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在银行体系中繁衍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

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可以理解成从银行体系之外进入商业银行的存款

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转账结算的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衍生出来的存款,也可以理解成是从商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存款,而非从银行体系外进入的存款

(3)存款创造。

举例及条件

1)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全部用于放款或投资;

2)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存款人和借款人)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并使用支票结算方式,不提取现金;

3)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 ,原始存款为100 万元。

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代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ΔD可用公式表示为:

2024082816113453764530_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也可以反方向作用。

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存款结构等,也是影响存款创造的重要因素。



高频

货币乘数

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

基础货币(MB);货币乘数(m)。

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Ms=m×MB

货币供应量(Ms)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假定储户愿意持有的现金水平和超额准备金与支票存款(D)呈同比例增长,假定这些项目与存款的比率在均衡状态下不变:

2024082816113453764530_货币供给
2024082816113453764530_货币供给

假定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10 ,流通中的现金为400亿元,存款为8000亿元,超额存款准备金为160亿元。

根据这些数值,可以计算出现金比率c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

c=400÷8 000=0.05

e=160÷8 000=0.02

则货币乘数 m=(1+0.05)÷(0.05+0.1+0.02)=6.18。

货币乘数等于6.18说明, 基础货币增长1元所引起的货币供给(M2)增量为6.18元。

这里的MB是基础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而不是原始存款,应特别注意与上述计算存款乘数时的原始存款区别开来。

中央银行不但可以通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率等政策手段,有效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改变货币供应量,而且还可以利用差别利率等政策,调节或改变货币量在各个层次的分布结构,实现货币流通正常化。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都有相当的控制能力,但并不绝对。

•  中央银行决定法定准备金率r和影响超额存款准备率e

•  商业银行决定超额存款准备率e

•  储户决定现金漏损率c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