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心理学试题

2015北京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突破题第二章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9日

填空题
1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掌握)
14.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掌握)
15.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这里的适应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该保证他们在学习时问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掌握)
16.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四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即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直觉—感受型四种。(掌握)
17.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18.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等的了解与评价;自我体验:主要是指个体的感情体验,如自尊、自豪、自卑、自信等;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督促、自我调节等。
19.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从出生到12或18个月左右);(2)肛门期(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3-6岁);(4)潜伏期(大约5一12岁);(5)生殖期(大约12岁到成年)。
20.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21.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如3-4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高峰期。
22.差异性是指虽然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
23.关键期:最早是由生态学家劳伦兹发现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而不是随时问平缓发展的。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构建,他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它们是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的。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掌握)
2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表现形式分别是“我想”“我能”“我应该”,它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7.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8.瑞德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感官偏爱,把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小组型和个人型。(新增,掌握)
29.智力水平在130以上为天才,在70以下为低能。
30.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表现出来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31.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女性长于形象思维。
32.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掌握)
34.心理学家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特征差异:对客观世界的态廑、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试题推荐: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5套2014年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临考押题卷及答案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