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提分卷及答案(5)

来源:233网校 2015年1月31日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的怀古诗,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登金陵凤凰台》
B.《乌衣巷》
C.《蜀相》
D.《题乌江亭》
2.老师指导学生归纳实词“作”的用法,下列关于“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意思是“写”
B.“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意思是“充当”
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意思是“老鼠发出的声音”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意思是“奋起,指有所作为”
3.老师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个句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个句式,特意选取了一些例句。下列不能满足举例要求的是(  )。
A.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写的美景,教师列举描写同一季节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中能够用来举例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课文《藤野先生》下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注释,这属于教科书的(  )。
A.助读系统
B.知识系统
C.练习系统
D.选文系统
6.初中语文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然”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泯然众人矣(……的样子)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虽然)
C.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样子)
D.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虽然如此)
7.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学生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类似于修辞上的比喻
B.“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起准确说明的作用.但是“大约”“左右”影响了说明的效果
C.“赵州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先说了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D.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式,两例可以对照补充。令人信服
8.下列是某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应定位于现实生活中实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活动方式差异性不大
C.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反复性、层次性和连贯性
D.“组织中的口语交际”适合通过虚拟一种交际的语境.引导学生体验并运用新的技能
9.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时,老师读到“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时,有学生提到“暗”字是错误的,笛声哪能是“暗暗”的飞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下列教师的评价中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字的一项是(  )。
A.“暗”是“暗暗”的意思吗?下去再好好想想。
B.“暗”是错误的吗?那如果是你,你将要改成什么呢?
C.“暗”字修饰的是什么呢?要先弄清楚了修饰对象,再看看它合适不合适。
D.怎么可能错呢,是不是你理解错了,你再好好看看,先听老师读完好不好。
10.《风筝》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①了解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憔悴,宽恕,苦心孤诣”等词语;②以风筝为线索,抓关键词句,领会作者复杂的感情;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难懂词句,探讨疑难问题。
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
A.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明确设定
B.作者鲁迅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C.自主合作探究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攻克难点
D.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11.执教《陋室铭》一课,教师实施了以下教学活动:
导入:讲述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的一段传说;范读:老师范读全篇,学生边听边标出疑难字词,尝试翻译;小组讨论:对幻灯片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拓展延伸: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恰当的是(  )。
A.以传说导入课文。时间过长,不如直接揭题导入效果好
B.缺少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感知的过程。以老师的读代替学生读
C.拓展延伸偏离了课文主旨,不利于“惟吾德馨”主题的升华
D.整体教学活动体现了“听听一读读一画画一议议一写写”的模式
1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月光曲》所指定的教学目标:
(1)(A)会写本课8个生字,能借助课文情景理解“谱写、幽静、失明、纯熟、陌生、清幽、陶醉、苏醒、飞奔、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B)能正确表达贝多芬两次为盲姑娘弹琴的不同原因,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前后的心理活动.了解贝多芬的情感起伏变化以及原因。
(3)(C)通过对比品读,感悟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凸显文章主旨的匠心。
(4)(D)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描写自己欣赏的一段乐曲。
对以上四个教学目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做出相应的指导,强调科学的识字方法
B.属于体验理解性目标,落实课文中心线索的理解和把握,为下一个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C.是学生感悟作品言语表达方式的关键性目标,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D.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13.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吆喝》一课时,要求学生做了这样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对此你的认识是(  )。
A.没有必要,学生学习的是课文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不等于课本,这项准备是毫无用处的
B.很有必要,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对“吆喝”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C.没有必要.教师自己准备几份音频、视频资料即可,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熟悉“吆喝”的目的,还能节省时间,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D.很有必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吆喝”远比课文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可免去教师的课堂讲解
14.在讲完《苏州园林》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作业一:围绕“苏州园林之美”和“《苏州园林》之美”这两个话题说话。
作业二:从课文中选一组词语或句子,组合起来,为苏州园林的宣传片配一段解说词。(学生准备,老师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配合学生展示)
关于以上作业设计意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环节是对课文整体的再次把握,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
B.围绕“苏州园林之美”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内容之美,并完成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把握
C.围绕“《苏州园林》之美”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结构、语言等形式之美,积累写作的相关经验
D.这两个作业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学生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组合
15.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划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导入:我们一直徜徉在亲情的河流中,在你心中,家是什么样子的?用一件小事。
(B)检查预习:课文写哪些人在哪里散步?一句话概括。
(C)初读感知:(配乐读文)字里行间透露出这家人关系怎样?从哪看出?(学生初谈印象)
设想情境:无边的田野,隐约出现几个小黑点。镜头推近,原来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相携散步,母亲、我、妻、儿。
小结初读感受:
唱出生活之美:关系融洽、互相尊重、相互体谅——亲情美
(D)引导写作:(选材上)一件小事,写出亲情之关。“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单元课文导入,自然、亲切,激发学生既有的生活体验
B.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句话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C.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次阅读都应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师设置这次阅读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
D.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但不应将写作安排在初读环节,这不利于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拓展

真题推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 233网校真题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

试题推荐:语文学科考题预测 2015考题《中学综合素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