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8月13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④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域,铁矿资源丰富。

  2.【答案】A。解析:④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容易受暴风雪灾害的影响。

  3.【答案】C。解析:①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且①地边界为消亡边界,大陆架狭窄;②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③地为商品谷物农业;④⑤两地位于五大湖区域,以乳畜业为主;⑥地位于纽芬兰渔场附近,渔业资源丰富。故C项错误。

  4.【答案】C。解析:由于飞机到达a地时恰巧为当地地方时0时,太阳处于一天中的最低位置,且a地位于北极圈以北,6月22日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C项正确。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短,故A项错误。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故B项错误。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的地转偏向力向南,故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根据地方时计算,飞机于6月22日12时从北京起飞时,芝加哥的地方时是6月21日22时26分,飞机途经14小时到达芝加哥,因此到达芝加哥时.芝加哥的地方时为6月22日12时26分。日期的界定有两条经线:0时经线和180°经线。通过计算可知,此时0时经线为86°E,从0时经线(即86°E)向东到180°经线为6月23日,其他范围为6月22日。因此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3/4,故D项正确。

  6.【答案】D。解析:C点比D点高程高,但降水量少于D,A选项错误;D点降水比A、C都多,B选项错误;B点至D点,降水先减少后增多,C选项错误;从降水量表中可以看出,C点与A点降水量大致相等,D选项正确。

  7.【答案】D。

  8.【答案】B。解析: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小农经营、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劳动力投入多、水利工程量大、农作物单产高、商品率较低。

  9.【答案】D。解析:我国南方的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是因为南方多雨,坡度大利于排水。

  10.【答案】C。解析:四川盆地素有紫色盆地之称,土壤颜色呈紫色或者紫红色,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11.【答案】B。解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平原,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为丰富,土壤较为肥沃。东北平原的海拔一般低于200m。

  12.【答案】B。解析:中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部分山区降水丰富,草原广布,耕地分布于河流沿岸和里海沿岸地区,多为灌溉农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是内流湖。

  13.【答案】D。解析:从等高线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来有断崖,故而选D。

  14.【答案】B。解析:通过读图,很容易得出俄罗斯的面积比中国大,其他的都比中国小,故而中国的面积居第二位。

  15.【答案】D。解析:读图很容易判读南非的东侧是印度洋,西侧是大西洋。

  16.【答案】C。解析:通过北京首都的纬度,可以判别只有俄罗斯的首都纬度比北京的纬度高,故而答案选C。

  17.【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约10%,0~14岁的少儿人口占了约15%,15~64岁的劳动人口约75%,因此该省劳动力充足,但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故选D。

  18.【答案】A。解析: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反映的是该省科技进步,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19.【答案】D。

  20.【答案】D。解析:甲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气候干旱,云量少,日照时数长;乙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天空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大,所以日照时数相对较少。

  21.【答案】C。解析:该地位于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优势,劳动力丰富且价廉。

  22.【答案】A。解析: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该示范区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3.【答案】B。解析: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24.【答案】B。解析:从图中分析,葡萄酒工业的布局需要密切联系原料种植区,即要靠近葡萄产区,同时,该工业部门的工业产品又要面向市场;而原料——葡萄、产品——酒.都是不便储存和运输的。故选B。

  25.【答案】C。解析:从四幅图中分析,a图中人口老龄化异常严峻,可能原因:青壮年劳动力迁出.b图与a图则情况相反;d图性别比例失衡,与其区域内产业特点对劳动力性别的要求有关。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27.【参考答案】

  (1)学生学习发展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地理教学目的都是通过地理教材来实现的。因此,地理教材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如预习、练习、复习与记忆都以教材为依据。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图像、读图表、做练习与记忆重要内容,以达到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与思想品德的目的,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

  教师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但由于教学目的、课时、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必然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教材的限制。教师在课前分析教材,根据教材来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计划,同时还要运用地理教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材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②水利工程: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29.【参考答案】

  运用启发式谈话法:首先告诉学生,非洲中部有一个乍得湖,它是个内陆湖泊;接着将此湖的位置和注入水系作一描述,指导学生观察乍得湖的位置示意图;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内陆湖一般都是咸水湖,但乍得湖却是一个淡水湖,并且一年之中湖泊面积相差将近一倍,请根据该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源补给特点分析原因。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该湖泊的纬度位置、所处风带气压带、注入水系流域的状况等等,一步一步寻找正确答案,从而起到了联系多种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启发式谈话的提问方式有多种。如递进式、分解式、迂回式、反问式、悬念式、比较式、串联式、扩展式等等。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要针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问题。提问时要面向全班,让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指定对象应顾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②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要根据学生答问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提问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③拟定问题的深浅度要适当。问题要明确、具体,切忌模糊、空泛;问题的范围大小和难易度都要适中;问题要避免带暗示性,以免学生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在猜测;重点的、主要的问题地理性要强,切忌在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有关的问题应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30.【参考答案】

  (1)材料一属于设置陷阱法,针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以提高思维的全面性、正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本案例中,教师成功地设置了陷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度每升高1 km温度降低6℃”只是针对在对流层中。

  材料二运用了铺垫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提问本课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地理学习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本例中,通过“三圈环流”知识点前提假设的回顾,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上,让学生感到有理有据。

  (2)发散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多途径去思考。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的。在课程结束时,不妨作如下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怎样?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会怎样?当然这样的假如不可能真的发生,但这种发散性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造成的种种现象的理解,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四、教学设计题

  31.(1)【参考答案】

  学情分析:

  ①从学生心理上来看: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界中的地理现象觉得神秘,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渴望获取新知识。

  ②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别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2)【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要点: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①洋流的概念

  通过PPT和视频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抽象的洋流概念。

  ②洋流的分类

  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进而使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

  ③洋流的形成

  让学生结合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空白图,自学洋流的形成,并对比“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

  ④洋流的分布规律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在附图中,完成下列步骤: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点评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题示范,突破难点,案例分析(解开“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试题推荐>>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 考试试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