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8月14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林地的分布面积较广,森林资源丰富,最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2.【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从a处至桥梁这一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可知a~b路段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本题易错选B,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区域的相对高差并不是很大,且海拔较低,因此地表崎岖不平不符合该区域的区域特征。

  3.【答案】B。解析:马朱罗环礁是珊瑚礁,珊瑚礁是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属于沉积岩。

  4.【答案】A。解析:诺克斯环礁是突然消失的,海平面没有突然上升,海水变淡不会使环礁突然消失,B、C错。洋流是一个常年稳定存在的现象,不会造成环礁突然消失,D错。只有台风,掀起狂风巨浪,可能毁坏环礁,故选A。

  5.【答案】D。解析:根据气候资料和该地纬度位置分析,该地终年高温多雨,阴天多,光照差。降水丰富不能让小岛重生。气温降低也不利于珊瑚虫的生长。最有可能的是营养物质丰富,珊瑚虫生长加快,沉积物增多,使环礁露出海面。导致环礁复活,故选D。

  6.【答案】A。解析:乙、丙处是沙漠,不满足咖啡生长的湿润条件。丁处位于沿海平原,不利于排水。甲地海拔较高,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处,且有一定的坡度,符合温凉、湿润、排水条件好的要求,故选A。

  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摩卡咖啡生产地,咖啡出口不会减少,且该地区没有发现新航线,①④都不对。甲地长期发展种植业水土流失多,会造成A港口泥沙淤积,可能会调整咖啡种植区域,②③正确。

  8.【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河流的流向不只是自南向北;该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无结冰期;受副高影响大,降水量小;7-9月为夏季,风向为西南风,降水较多,是河流丰水期。

  9.【答案】D。解析:该山地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应位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10.【答案】C。解析:因东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故图中虚线为东坡,实线为西坡。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速率大于西坡,A错。两侧山坡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B、D错。在海拔800m附近,两坡降水量差异最大,东坡约1750mm,西坡约1350mm,C正确。

  11.【答案】B。解析:两地最冷的均温均高于0℃,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在500—700mm,均属于地中海气候。B正确。

  12.【答案】A。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洋流等。两地纬度大体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而乙地则受到暖流影响,海拔较低,甲地气温较乙地低。A正确。

  13.【答案】B。解析:对“红色荒漠”的治理,大力开荒种田是绝不允许的,彻底退耕还林也不现实,江南丘陵农业不可能以畜牧业为主,针对江西丘陵自然条件的特点,最好是进行综合治理,发展立体、生态、高效农业。

  14.【答案】A。解析:材料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具体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5.【答案】D。

  16.【答案】B。解析:“疆电外送”使得新疆煤炭资源就近转化为电能再向外输送,与“疆煤东运”在东部用煤炭发电相比,大大减小了东部的环境污染。

  17.【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其他各省市由大到小依次是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上海的最大。

  18.【答案】B。解析: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人口抚养比使得社会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发展。

  19.【答案】B。解析:买家和卖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应该是电子信息联系。

  20.【答案】A。解析:网上营销以互联网为依托,不受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这是其与传统售货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

  21.【答案】D。解析:从图中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先增加再下降(第三阶段下降),城市化水平一直增加,A错误;从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来看,阶段Ⅱ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比阶段I速度更快,B错误;第三阶段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提高,属于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C不正确;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该城市的城市化速度一直比工业化速度快,D正确。

  22.【答案】D。解析: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可知,该城市阶段Ⅲ城市化进程迅速,而工业化进程速度下降,可知该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故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现代服务业,故选D。

  23.【答案】B。解析:由省区轮廓图可知,①是江西省,②是贵州省。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典型,但江西省典型的地貌是丹霞地貌.A错误;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西省相比较低,人口贫困发生率也相对较高,B正确;交通位置闭塞,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C错误;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西省相比较低,外出务工人口比例也高于江西省,D错误。

  24.【答案】D。解析:受环境因素制约,贵州、江西两省不适合发展乳畜业,也不适合建设用材林生产基地,两省年降水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只需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即可。所以该题选D。

  25.【答案】D。解析:丁耕地位于河流最下游,且地势最为平坦,故水源最充足,灌溉条件最为优越。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出来。

  27.【参考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绘制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1)“大气的运动”这部分知识较难,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才可以逐步掌握,若在此部分教学内容中穿插使用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则可收到化繁为简、由难变易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从直观上意识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低压上升,高压下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这一原理形成的原因。

  (3)经教师点拨,让学生从感观上明确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风”是指近地面而非高空的“风”,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异。

  (4)此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可以为后面学习“三圈环流”的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高空”,什么是“近地面”。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2)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9.【参考答案】

  本次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且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能够覆盖本课知识点。但是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学习任何与时差相关的知识,不具备去做这些题目的能力。

  本课课程结构应该分为三部分,第一,教师抛出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能够把地理课堂和生活挂钩;第二,教师结合具体的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具去讲解时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推导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第三,教师给学生一些习题或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组织形式不合理。

  本堂课教师想采取现在新课标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自学。但是自学不是把所有的问题生硬地抛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水平不断地去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尤其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给予点拨。

  (3)具体内容不太合理。

  提出的问题不太严谨。第一问中的“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存在歧义,指向性不太明确,到底是“到达东京时候东京时间”还是“到达东京时候的北京时间”。

  30.【参考答案】

  (1)①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际调查,通过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

  ③通过知识的拓展和补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深化,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

  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家乡城市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有用的地理的认识,同时应用图表的组合,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2)①结合图像、多媒体,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定义、表现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并能够提出解决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落实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②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探究,学生掌握了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的研究方法,并得到了探究过程的体验。

  ③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独立调查,学生深入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和家乡的变化,从而增强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还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④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能够引领学生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四、教学设计题

  31.【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运用图表资源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认识到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

  以案例探究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图表为分析点,培养学生用图、析图的能力,了解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及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节水意识观念,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

  从全球和未来角度认识环境,懂得基本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2)教学过程要点:

  问题导人:教师通过PPT播放非洲尼日利亚水资源短缺图片,提问:该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得出结论:水资源短缺,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教师展示中国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画面:

  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推选一位“发言人”陈述罗布泊的变迁所反映的问题。

  教师讲述: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说明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拯救生命,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生阅读教材“水资源及其分布”和图3.11“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探讨:

  (1)水资源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

  (3)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

  (4)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言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

  (1)水资源的广义概念为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概念为能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报考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主要为海陆间循环。

  (3)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状况为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即多年平均径流量。

  (4)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原因: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还有另一个特点为总量多、人均少(原因:人口多)。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师展示1998年水旱灾害状况图,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并进行发言。

  教师归纳:水资源的丰歉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类的生产活动。

  (1)水资源少的原因:降水地区、季节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展示2000年华北大旱状况。

  (3)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比分析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水资源状况不同。

  (4)水资源的质量还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阅读课本材料:农夫山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原因:千岛湖深层地下水天然清纯,味道甘冽),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导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可以克服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水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也不同,下面我们来了解科技进步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学生读图“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学生讨论回答:不同时期,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状况如何?

  教师归纳: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为了用水,只能“逐水草而居”,为了躲避水灾,往往“择高地而处之”。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所提高,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有所加强,能能动地利用水资源,例如筑堤防洪、挖沟排水、引水灌溉。现代文明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师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沙漠中的奇迹”和“咸海的忧患”.探讨:

  (1)“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2)“水危机”的解决措施。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

  (1)“成海的忧患”可以看出,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为:自然原因——深处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为原因——人口增多,扩大耕地,引水灌溉,湖水减少,故“水危机”产生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多,工农业用水多,浪费水严重,水污染严重。

  (2)“沙漠中的奇迹”可以看出,我们应如何利用水资源,应该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蓄水,开渠修河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措施——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措施,工业废水重复利用。

  课堂小结:

  楼兰古城的消失,咸海的面积缩小,给人类以警示,过度破坏环境,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的衰竭,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对水资源必须要开源节流,从生活中众多小事做起,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推荐>>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 考试试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