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三——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8月2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项,《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也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杂录体小说。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等皆出自《世说新语》。《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神话集子,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比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列子》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故本题当选B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变调现象。上声加上声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发生变调。如A项“理想”、B项“转眼”。上声加非上声即上声音节的后面与阴平、阳平或去声相连,上声读成半上的调值,如C项“体贴”。D项中没有变调现象,故当选。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题及类型。A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人借燕子栖巢这一现象,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C项,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与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与探究之中。故A、B、C三项句子中都蕴含了发人深省的哲理。D项,“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重在表现诗人保国卫家、思亲怀乡的情怀,并不蕴含深刻哲理。故本题当选D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题干中的“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A项中,“简”通“拣”;C项中,“转”通“啭”;D项中,“适”通“谪”。B项中无通假现象,故当选。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以及对相关作品内容的记忆。题干句子中运用的是对偶手法,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诗中未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A项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B项诗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D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均使用了对偶手法。C项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中没有使用对偶手法。故本题当选C项。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主题。A项,《红与黑》描写了主人公于连不满自己作为木匠小儿子的低微的社会地位,一心想飞黄腾达最后却走上断头台的故事。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同时塑造了又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C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塑造的夏洛克是一个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的高利贷者形象。他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D项,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资本主义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故本题当选A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内容。C项“刮骨疗伤”讲述了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之后,再次进攻樊城,却被一枝带毒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不符合题干“有关曹操”的要求,故不合适。A项“煮酒论英雄”,讲的是曹操为了试探刘备请其喝酒.并在喝酒期间询问当世英雄归谁,曹操对刘备回答不屑一顾并称当世英雄属自己和刘备的故事。B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突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败袁军主力。战争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D项“望梅止渴”,讲的是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口渴难耐。于是曹操急中生智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于是他们凭借这个暂时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故本题当选C项。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科书系统。范文系统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选文标准所选取的供师生阅读与学习的课文系列。“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选取的诗文,都属于范文系统。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故B项表述有误,本题当选B项。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常是因为思考受到了阻滞,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解答,而再让学生去思考,也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故A、B错误。C项没有从根本上回答学生的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教师设置该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人物从天才变愚钝的原因中,领悟文章所揭示的劝学的主旨,探究出学习的重要性。故本题当选C项。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适当地进行自由写作练习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但是如果完全不对字数文体加以限制,那么一来写作效果得不到保证,二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所以D项说法太过于绝对,本题当选D项。

  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课堂上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这个玩笑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不能说是不尊重学生。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D项。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教师在C阶段提出了让学生创作仿写的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的设计,它包括了创作和仿写两个选择,是完全符合教学目标的。这种设计不仅能够达到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故C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C项。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供学生选做,文笔好的可以选写作,喜欢表演的可以演短剧,无论基础好坏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故A项中“作业量过大”的说法错误,当选。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情感勃发的感悟课,也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大气”充满课堂:

  ①教者灵活的教育机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是检验教者自身素质的舞台,处理不好,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影响课堂,也有损于教者自身形象。如学生面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发出“唉,怎么又是《散步》”的厌烦情绪,教者镇定而微笑的“难为同学们”“不同的滋味哦”,巧妙高明!

  ②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案例关照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讲述自己家庭生活中

  平凡感人的生活小事,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使思维活动多元化。

  ③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也有利于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④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者组织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体悟到的“三美”,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成功。

  17.【答案】

  错别字:第③段中,“边垂”应改为“边陲”;第④段中,“邵华”应改为“韶华”。

  病句:第③段中,“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使你击倒”。

  应改为: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

  18.【参考答案】

  (1)本篇作文题目拟定得巧妙、雅致,以题(题目)点题(主题),同时又与文本内容中所讲述的两位人物息息相关。题目本身“雨润万物,馨香满天”中,一个“润”字巧连“雨”与“万物”,直示两者之间报考的生命关系;一个“香”字妙接“馨”与“满天”,让人仿佛感受到充满空气的清香,整个题目以寥寥几字点出本篇文章的主题要旨。而这“润雨”与“馨香”又与文中苏东坡、昭君两位人物一一对应,统摄全文。

  (2)本篇作文具有完整的结构,条理清晰,讲议有序。从纵向看,作文以“总一分一总”的形式组织全文,开篇总写两位人物生平的影响力,中间分述两位人物,结尾再次总括,并生发了“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的美好愿望。从横向看。在分述人物时.对每位人物本身、人物事迹、人物的影响都以优美的语句一一展现出来。其结构的完整化与合理化使内容也获得了相应的充实。本文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通过阅读,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中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21.【参考设计】

  《绿色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猜谜语: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教师点明谜底(蝈蝈),引出课题并板书——绿色蝈蝈(法布尔)

  (出示蝈蝈图片)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蝈蝈,教师做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谜语导人,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二、读一读,把握文章基本信息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要求:(1)明确快速阅读方法。(注意:不音读、不回读、不指读,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目的地读、边读边记)

  (2)勾画概括重点内容的句子,筛选信息。

  2.学生分为两组,整理筛选的信息

  第一组:本期《动物世界》介绍蝈蝈,请你为其配解说词。

  第二组:请以蝈蝈口吻自我介绍。,

  学生准备,先小组内交流,选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从蝈蝈的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蜩的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注重圈点勾画法,以配解说词、自我介绍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筛选信息)

  三、比一比,体会本文生动表达

  1.请一生朗读《辞海》对蝈蝈的解释(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2.学生比较:你更喜欢哪篇?简要说说理由。

  3.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最生动形象和最富有感情的句子,旁批出你喜爱它的原因或它的巧妙之处。

  4.向同学们大声读出你喜爱的句子并阐明理由。

  (1)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师归纳并板书:修辞手法、富有感情、对比写法。

  5.本环节小结: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吗?(可从学习方法、写作技巧、个人体验等方面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差异,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感受本文的文学笔法)

  四、说一说,运用一定的写法口述动物

  动物世界如此神奇,让我们也谈谈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吧!

  要求:选择最有趣味的细节,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共享,一分钟准备。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描绘情景,同时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五、找一找,学习作者探索精神

  问:法布尔为何对蝈蝈如此熟悉、如此了解?请从课文中找依据,圈点勾画。

  学生畅谈,师引导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能取得成就者超出常人的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精神)

  六、课堂小结

  本文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让我们多读读《昆虫记》,随着法布尔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更多昆虫的秘密吧。

  七、布置作业(略)

试题推荐>>10套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 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