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救援装备的实际使用效能必须通过实战化演练来检验和提升。根据AQT 3034-2022标准4.12.9条规定,化工企业须每半年开展一次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演练,且必须着重考核装备的操作熟练度与适用性。
一、实战演练三大核心要素
情景构建真实性:
参照GB/T 29639标准设置7类典型事故场景(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
环境参数模拟真实(温度、能见度、有害气体浓度等)
设置突发变量(如装备故障、人员受伤等突发情况)
装备操作考核要点:
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时间≤90秒(A级防护)
气体检测仪校准误差≤5%量程
堵漏工具组操作完成时间≤15分钟
协同配合要求:
通讯装备通联测试通过率100%
救援装备交接时间≤30秒
多装备配合误差≤5%
二、演练评估指标体系
时间类指标(占总分30%):
应急响应启动时间
装备就位时间
处置完成时间
质量类指标(占总分50%):
装备操作规范度
防护措施完善度
处置方案合理度
创新类指标(占总分20%):
新型装备应用能力
装备组合创新
特殊情况处置
三、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案
问题:56%企业演练流于形式改进:采用无脚本演练,设置30%突发情况
问题:42%人员不熟悉新型装备改进:每月开展专项装备培训
问题:33%装备在演练中出现故障改进:建立演练前双重检查制度
四、创新实践案例某化工园区通过VR技术实现:
装备操作培训效率提升40%
演练成本降低65%
事故处置成功率提升35%
企业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要求,建立演练-评估-改进的闭环管理体系,这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证。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化工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1、某氯碱企业的液氯充装岗位,每班工作人员4人,根据《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关于为液氯充装岗位配备部分救援物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套)、带E型滤毒罐的过滤式防毒面具(4个),便携式氧气检测仪(1台)
B.应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套)、带B型滤毒罐的过滤式防毒面具(4个),便携式氧气检测仪(2台)
C.应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套)、带E型滤毒罐的过滤式防毒面具(4个),便携式氧气检测仪(1台)
D.应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套)、带B型滤毒罐的过滤式防毒面具(4个),便携式氧气检测仪(2台)
2、某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为5000×104t/a,现有员工1800人。根据《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下列灭火抢险救援车中,该企业必须配备的是()。
A.水罐或泡沫抢险救援车
B.多功能抢险救援车
C.防化排烟抢险救援车
D.防化洗消抢险救援车
3、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数量需要遵守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其基本原则的是()。
A.依法配备
B.合理配备
C.双套配备
D.三套配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