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氮气作为重要的惰性气体系统,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根据24版化工安全教材数据,氮气系统失效频率高达1×10⁻¹/年(见文档1),这一数字值得所有化工企业高度警惕。
一、氮气系统的主要风险特征
窒息风险:氮气泄漏可能导致作业空间氧浓度不足,引发人员窒息事故。
工艺失控:在需要惰性保护的工艺中,氮气系统失效可能直接导致反应失控。
隐蔽性强:作为无色无味气体,泄漏早期难以被发现,容易错过最佳处置时机。
二、过程安全管理的关键对策
变更管理强化: 对氮气系统任何改造必须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包括:
变更前的风险评估
变更后的验收测试
操作人员的专项培训
预防性维护体系: 建立关键设备检查制度,重点检查:
氮气储罐安全附件
管道法兰密封
自动控制系统 2024版教材强调,按时检查率提升可显著降低系统失效概率。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推荐:
安装氧浓度在线监测报警装置
设置氮气流量异常报警
实现远程紧急切断功能
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定期开展氮气泄漏专项应急预案演练,重点训练:
快速检测定位能力
紧急处置技能
医疗救护流程
三、典型案例警示某石化企业曾因氮气系统法兰密封失效导致装置区氧浓度降至18%以下,幸亏智能监测系统及时报警,避免重大伤亡。该案例充分证明,将氮气系统纳入过程安全管理重点对象刻不容缓。
当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将氮气系统风险管控纳入数字化平台管理,这是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路径。企业应严格落实GB/T 45420-2025标准要求,筑牢氮气系统安全防线。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为保证安全,企业要制定化工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规定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和改进措施落实的要求。下列关于生产全过程风险辨识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要采用HAZOP分析技术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B.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一般每5年进行一次
C.企业管理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不需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D.对生产全过程中所分析出的风险项可以进行登记以备上级检查,并根据上级批文落实整改措施
2、化工企业过程安全不包含危险化学品的( )。
A.销售
B.生产
C.处置
D.搬运
3、当企业在工艺、设备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变更时,都需要有一定的变更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艺技术变更的是( )。
A.生产能力
B.原辅材料
C.工艺路线
D.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