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知识库 > 化工安全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评估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如何科学识别?

来源:233网校 2025-11-18 14:48:42
导读:本文剖析危险化学品特性评估中的五个典型误区,并提供基于最新标准的科学识别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评估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如何科学识别?

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准确识别其危险特性是防控事故的关键环节。实践中存在以下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一、常见评估误区

  1. 单一维度评估:仅考虑物理危险性而忽视健康危害(如某企业未识别丙烯腈的致癌性)

  2. 静态评估:未考虑工况变化带来的特性转变(如常温稳定但在50℃以上分解的物质)

  3. 经验主义判断:仅凭历史经验而非实验数据分类(某厂将过氧乙酸误判为普通氧化剂)

  4. 忽视协同效应:未评估多种化学品混合后的新危险特性

  5. 标准滞后:仍采用已废止的GB 13690-2000而非现行GB 13690-2022标准

二、科学识别方法

  1. 分步评估法: • 物理危险→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的递进评估 • 参考《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及配套判定标准

  2. 实验验证: • 闪点、爆炸极限等关键参数必须实测 • 聚合危害等特殊特性需专项测试

  3. 动态管理: • 建立化学品特性数据库并定期更新 • 工艺变更时重新评估(AQT 3034-2022要求)

典型案例:2024年某企业因未识别硝化棉的自热特性,导致仓储过程中自燃起火。该案例启示我们:

  • 必须全面评估所有GHS危险类别

  • 要特别关注具有潜在危险的特殊化学品

实践要点

  • 危险特性识别应作为HAZOP分析的基础输入

  • 重大危险源管理中必须包含特性再确认环节

  • 企业应建立基于T/CIESC 0008-2020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科学识别危险特性是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前提,也是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核心能力要求。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分类及危险特性

1、自反应物质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7个类型,即A型到G型,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  )。

A.F型

B.G型

C.A型

D.B型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过氧化物的知识。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类别分为7 类, A类的危险性表现为遇热可能引起爆炸;B类的危险性表现为遇热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C、D、E、F 类的危险性表现为遇热可能引起燃烧;G类的危险性表现为在实验室试验中,既绝不在空化状态下起爆也绝不爆燃,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无效应,而且无任何爆炸力。自反应物质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7个类型,即A型到G型,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A型。故本题选择C选项。

2、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下列属于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是

A.黄樟素

B. 醋酸酐

C. 苯乙酸

D. 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兰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BC选项错误,属于第二类 D选项错误,属于第三类 A选项正确

3、为防止危险废弃物对人类健康或者环境造成重大危害,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废弃物处理方式中,不属于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式的是(  )。

A.塑性材料固化法

B.有机聚合物固化法

C.填埋法

D.熔融固化或陶瓷固化法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式选用固化/稳定化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固化/稳定化的方法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法、自凝胶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法、熔融固化或陶瓷固化法。故ABD选项正确
相关阅读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