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什么是分解爆炸性气体?有哪些常见的分解爆炸性气体?
答:分解爆炸性气体是指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发生爆炸的气体。这类气体的爆炸实际上是由于其自身分解产生的热量导致的压力急剧增加引起的。常见的分解爆炸性气体包括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这些气体在特定条件下(如受热或受压)容易发生聚合、加成、取代或爆炸性分解等反应。此外,还有臭氧、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也属于分解爆炸性气体。
为了防止乙炔等分解爆炸性气体的爆炸,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当乙炔压力较高时,应加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加以稀释,以降低其爆炸风险。此外,乙炔还容易与铜、银、汞等重金属反应生成爆炸性的乙炔盐,因此,在使用乙炔时,应避免使用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制造盛乙炔的容器,也不能使用含银焊条进行焊接作业。
问题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扩散阶段、感应阶段和化学反应阶段。
-
扩散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所需的时间称为扩散时间。这个过程的速度取决于气体的扩散系数和环境条件。
-
感应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所需的时间称为感应时间。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点火源的能量是否足够高,以使分子离解。
-
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释放大量的热量和能量,导致爆炸的发生。
为了预防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首先,要控制可燃气体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之外。其次,要确保通风良好,减少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积聚。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防止泄漏和火花产生。在使用可燃气体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总之,无论是分解爆炸性气体还是可燃性混合气体,都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爆炸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可燃气体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