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一级消防工程师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一级消防工程师
授课老师:黄明峰
所属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二篇 通用建筑防火/第六章 安全疏散和避难(8~10分)/避难层(间)
所属版本:2025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介绍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

3层及 3 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 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一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 1 间避难间,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宝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2㎡,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其他要求应符合病房楼避难间的规定。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01 10:51:47

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考点试题

多选题 1.某老年人照料设施共7层,建筑高度为24.5m ,标准层面积为1200㎡,设有2部防烟楼梯间,走道两侧为双面布房。该老年人照料设施的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有(  )。
A . 首层未设置避难间
B . 二层避难间距两部楼梯间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0m、22m
C . 三层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为1.30m
D . 顶层利用消防电梯的前室作为避难间,前室的净面积为12㎡
E . 不靠外墙的避难间采用机械排烟系统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3 层及 3 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m²(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 1 间避难间;A正确,B错误。除高层医疗建筑以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筑,当为双面布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C错误。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2㎡,D正确。避难间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E错误。

单选题 2.某建筑高度为20m老年人照料设施,共6层,每层建筑面积均为2000㎡,每层划分一个防火分区,关于该建筑内避难间的设置,正确的是(  )。
A . 避难间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为10m²
B . 二层至五层每层均设置 1 间避难间
C . 六层利用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的,净面积15㎡的室外平台兼做避难间
D . 不靠外墙的避难间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3 层及 3 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m²(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 1 间避难间,B错误。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室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C正确。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12m²,A错误。避难间应至少有一侧外墙具有可开启外窗,D错误。

多选题 3.某7层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高度为26m,总建筑面积5000㎡。关于该老年人照料设施避难间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 避难间应设置在各层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
B . 避难间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C . 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0㎡
D . 避难间可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
E . 避难间地面疏散照明的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²(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第一层没有做硬性要求,A错误。
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2m²,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BD正确。C错误。
避难间照度应大于10lx。E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D。

大咖讲解: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

黄明峰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主要从事一级消防工程师、中级安全工程师等考试培训。
查看老师课程
程一波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吉林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与管理项目相关负责人。
查看老师课程
程一波..
一级消防工程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一、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人员密度

(二)商场人员密度(人/㎡)

(三)歌舞娱乐放映场所人员密度

(四)展览厅人员密度
人员密度以不宜小于0.75人/㎡计算。
(五)有固定座位场所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二、疏散宽度指标
(一)百人宽度指标定义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计算公式:百人宽度指标=单股人流宽度*100/(疏散时间*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人数)
(1)工业建筑百人宽度指标

(2)其他公共建筑(除电影院、剧场、礼堂、体育馆外)

备注: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百人不小于1.00m 计算确定。
(3)电影院、剧院、礼堂

备注:电影院、剧场、礼堂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计算。
(二)疏散宽度(最小疏散净宽度)

三、疏散距离指标
(一)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厂房疏散距离即使设置自喷,疏散距离也不应增加)

(二)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单位:m)

(三)疏散距离的特殊规定

高频

安全出口与疏散门

一、安全出口
(一)疏散楼梯
(1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两端,以便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2宜靠近电梯设置(人们习惯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3宜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扑救)。
(4)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
(5)应避免不同的人流线路相互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不同的人流发生冲突)。
(二)疏散门
(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
(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3)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6)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三)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四)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六)厂房、仓库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二、疏散出口
(一)基本概念
(二)疏散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人数众多,如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高频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归纳总结:


高频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在避难层处必须经过避难区上下。除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或应能使人员的疏散路线保持连续。 



二、敞开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还要满足一般要求)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以及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
四、防烟楼梯间(还要满足一般要求)
(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3)防烟前室使用面积的要求:

(4)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5)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楼梯间适应范围及应用(汇总)

五、室外疏散楼梯

六、剪刀楼梯

高频

避难层(间)

(一)避难层的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且第一个避难层的楼面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
度不应大于50m。

(二) 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设置条件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且第一个避难层的楼面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面积要求

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该避难层与上一避难层之间所有楼层的全部使用人数避难的要求。

防火构造要求

 除可布置设备用房外,避难层不应用于其他用途。设置在避难层内的可燃液体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及其他公共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及其他公共区分隔。设备管道区、管道井和设备间与避难区或疏散走道连通时,应设置防火隔间,防火隔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

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口处,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标示避难层和楼层位置的灯光指示标识。

其他设施

1、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2、避难区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3、避难区应至少有一边水平投影位于同一侧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范围内。

 

二、避难间

设置部位

1、3层及3层以上总面积大于3000m2 (包括其他建筑内3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有开敞式外廊,符合要求的室外平台,可不设避难间

2、高层病房楼应在第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通用要求

1、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间所在区域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采取保证人员安全避难的措施;

3、避难间应靠近疏散楼梯间,不应在可燃物库房、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站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正下方、正上方或贴邻;

4、避难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5、避难间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除外窗和疏散门外,避难间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6、避难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过输送可燃液体、可燃或助燃气体的管道;

7、避难间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在避难间入口处的明显位置应设置标示避难间的灯光指示标识。

医疗建筑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1、楼地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大于24m的洁净手术部及重症监护区,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1间避难间;

2、每间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大于2个,每个护理单元的避难区净面积不应小于25.0㎡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高频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工业建筑

一、工业建筑

1、厂房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厂房类别

建筑面积>

或同时生产人数>

甲类地上 

100㎡

5

乙类地上 

150㎡

10

丙类地上 

250㎡

20

丁、戊类地上 

400㎡

30

丙类地下或半地下

50㎡

15

丁、戊类地下或半地下

200㎡

15

2.仓库

占地面积大于300㎡的地上仓库,安全出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大于100㎡ 的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仓库内每个建筑面积大于100㎡ 的房间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

仓库类别 多层乙类  
地下、半地下丙类 地下、半地下丁类
多、高层丙类 多、高层丁类
从库房通向疏散走道或疏散楼梯的门 甲级防火门 乙级防火门
高频

疏散门的设置要求

疏散门的设置要求

(1)除设置在、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外侧的推拉门或卷门可用于散门外,疏散出口门应为平开门或在火灾时具有平开功能的门,且下列场所或部位的疏散出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1)甲、乙类生产场所;

2)甲、类物质的储存场所

3)平时使用的人民防空工程中的公共场所;

4)其他建筑中使用人数大于60人的房间或每门的平均疏散人数大于30人的房间:

5)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宝的门,

6)室内通向室外疏散楼梯的门。

(2)疏散出口门应能在关后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开向疏散楼梯(间)或疏散走道的门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或疏散走道的有效净宽度。

除住宅的户门可不受限制外,建筑中控制人员出入的闸口和设置门禁系统的疏散出口门应具有在火农时自动释放的功能,且人员不需使用任何工具即能容易地从内部打开,在门内一侧的显著位置应设置明显的标识。

(3)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应为推门式外开门。

(4)公共建筑内每个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医疗建筑中的治疗室和痰房、教学建筑中的教学用房,当位于走道尽端时,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公共建筑内仅设置1个疏散门的房间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且建筑面积不大于50m ;

2)对于医疗建筑中的治疗室和房、教学建筑中的教学用房,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且建筑面积不大于75m;

3)对于娱乐放场,房间的面于50人数不于15人;地下、半地下;

4)对于其他用途的场所,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

5)对于其他用途的场,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建筑面积不大于50m

6)对于其他用途的场所,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m?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的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房间,可设置一个疏散门。

地上 位置 房间功能 要求 房间疏散门
非尽头 老、幼 ≤50㎡ 1个
医疗、教学 ≤75㎡ 1个
其他 ≤120㎡ 1个
尽端 老、幼、医、学    2个
  ≤50㎡ 1个
  ≤200㎡且≤15m  1个1.4m
  歌舞娱乐 ≤50㎡且≤15人 1个 
地下   其他 ≤50㎡且≤15人 1个
  设备间 ≤200㎡ 1个
  场、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

2000人以内,250人1个门;

超过2000人的部分,400人1个门

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大于250人,当容纳人数大于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大于400人。

高频

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

在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处,不应有任何影响人员疏散的物体,并应在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1m。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分隔处应设置疏散门。

高频

避难走道

(一)概念

指采用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设置要求)

1、避难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2、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1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3、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距离不应大于60m

4、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5、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6、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高频

室外疏散楼梯的设置

室外疏散楼梯的设置

(1)外散楼梯的栏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倾斜度不应大于45°;

(2)除3层及3层以下建筑的室外散楼梯可采用难燃性材料或结构外,宝外疏散楼梯的梯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

(3)除散门外,楼梯周围2.0内的面上不应设置其他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

建筑类别

具体参数(建筑高度h)

敞开

封闭

防烟

厂房

高层和甲、乙、丙类多层

 

 

h>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

 

 

仓库

高层

 

 

多层

 

 

高层公共建筑

h≤32m的二类高层

 

 

一类、h>32m的二类高层

 

 

多层公共建筑(与敞开式外廊不直接连通)

医疗、旅馆、老年人照料设施及类似功能

 

 

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

商店、图书馆、展览、会议中心及类似功能

6层及6层以上其他

住宅

h≤21m(户门的耐火完整性低于1.00h,与电梯井相邻应封闭)

 

 

h>21m,h≤33m,当户门的耐火完整性低于1.00h时

 

 

h>33m(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不大于10m或层数不大于2层

 

 

大于10m或层数不小于3层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宜在32m以上部分增设能连通老年人居室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连廊,各层连廊应直接与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或室外避难场地连通。

高频

剪刀楼梯的设置

剪刀楼梯的设置

住宅单元和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或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

(1)剪刀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

(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3)住宅建筑剪刀楼梯间前室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且短边不应小于2.4m。

高频

安全疏散人数确定

安全疏散人数确定

一、人员密度计算

商业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单位:人/㎡)

楼层位置

地下第二层

地下第一层

地上第一、二层

地上第三层

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

0.56

0.60

0.43~0.60

0.39~0.54

0.30~0.42

备注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中规定值的30%确定。

其他建筑类型

人员密度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2计算

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2计算

餐馆、饮食店、食堂等

固定座位的1.1倍计算

展览厅

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的人员密度以不宜小于0.75人/m2计算

办公建筑

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²,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²

专用办公室:手工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²;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7m²

会议室: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2.00m²/人,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00m²/人

高频

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公共建筑

1、厂房的疏散宽度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 按下表的规定计算确定。

厂房层数(层) 1~2 3 ≥4
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0.60 0.80 1.00

2、公共建筑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疏散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各自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和每100 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值。

建筑层数或埋深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木结构建筑

四级

地上楼层

1~2层

0.65

0.75

1.00

3层

0.75

1.00

--

≥4层

1.00

1.25

--

地下、半地下楼层

埋深不大于10

0.75

--

--

埋深大于10m

1.00

--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其他人员密集的房间

1.00

--

--

高频

最小疏散宽度

疏散出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等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出口门、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均不应小于0.80m;

(2)住宅建筑中直通室外地面的住宅户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当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18m且一边设置栏杆时,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m,其他住宅建筑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

(3)疏散走道、首层疏散外门、公共建筑中的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1m;

(4)净宽度大于4.0m的疏散楼梯、室内疏散台阶或坡道,应设置扶手栏杆分隔为宽度均不大于2.0m的区段。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高频

疏散距离指标

疏散距离指标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建筑中的最大疏散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火灾险性、空间高度、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和使用人员的特点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距离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2、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疏散门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建筑中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允许疏散距离。

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厂房疏散距离即使设置自喷,疏散距离也不应增加) 

类别

等级

单层

多层

高层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一、二级

30.0

25.0

一、二级

75.0

50.0

30.0

一、二级

80.0

60.0

40.0

30.0

三级

60.0

40.0

一、二级

不限

不限

50.0

45.0

三级

60.0

50.0

四级

50.0

一、二级

不限

不限

75.0

60.0

三级

100.0

75.0

四级

60.0

高频

安全出口与疏散门的设置

一、安全出口与疏散门的设置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宽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的户门)以及直接开向室外安全区域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

(一) 安全出口与疏散门通则

建筑中的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房间疏散门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不应经过其他房间。

高频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民用建筑-地下建筑

一、民用建筑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一)地下建筑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高频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个数

一、安全出口

(一)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且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仅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大于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

  2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儿童活动场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符合下表规定的公共建筑。

仅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

耐火等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人数

一、二级

3层

200

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三级、木结构建筑

3层

200

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

四级

2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15人

3 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4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高频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借用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0㎡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个。

  (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30%。

高频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民用建筑-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m²的住宅单元;

2、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单元;

3、建筑高度不大于27m,但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15m的住宅单元;

4、 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但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10m的住宅单元

高频

其他场所-下沉式广场

其他场所-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等空外开敞空间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横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问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观可能导政火灾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

防风雨缝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

防风雨篷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勾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该空问地面面积的25%。

高频

疏散楼梯的概念及其楼梯间形式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在避难层处必须经过避难区上下。除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或应能使人员的疏散路线保持连续。

二、楼梯间形式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间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宜在32m以上部分增设能连通老年人居室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连廊,各层连廊应直接与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或室外避难场地连通。

高频

室内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疏散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及其他影响人员疏散的凸出物或障碍物。

(2) 疏散楼梯间内不应设置或穿过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3)在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内设置可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散开楼梯间,并应采取防止燃气泄漏的防护措施,其他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设置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

(4)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与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不应使用卷帘。

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平开门且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1)甲、乙类厂房,多层西类厂房,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其他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封团楼梯间的门;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

3)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

7)从室内通向室外疏散楼梯的疏散门;

5)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

6)内通向室外疏散楼梯的门。

(5)除散楼梯间及其前宝的出入口、外窗和送风口,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前宝或合用前室内的管道井检查门外,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内的墙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等开口。

(6)自然通风条件不符合防烟要求的封闭楼梯间,应采取机械加压防烟措施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7)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

建筑类型 前室面积 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面积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高层仓库、平时使用的人民防空及其他地下 ≥6.0㎡  ≥10.0㎡
住宅建筑  ≥4.5㎡  ≥6.0㎡

(8)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上的开口与建筑外上的其他相开口近边缘之间的水平离不应小于1.0m1。当距离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防止火势通过相邻开口蔓延的措施。

(9)除通向避难层的疏楼梯外,疏楼梯(间)在的面位置不应改或应能使人员的散路线保持连续。

(10)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楼层的疏散楼梯间与地上楼层的疏散楼梯间,应在直通室外地面的楼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开口的防火隔墙分隔,地下楼梯间在楼梯的各楼层入口处均应设置明显的标识。

高频

避难层的设置范围

避难层的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目第一个避难层的楼面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高频

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1)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该避难层与上一避难层之间所有楼层的全部使用人数避难的要求。

(2)除可布置设备用房外,避难层不应用于其他用途。设置在避难层内的可燃液体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与避难区及其他公共区分。管道并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及其他公共区分隔。设备管道区、管道井和设备间与避难区或疏散走道连通时,应设置防火隔间,防火隔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3)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4)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在避难层处必须经过避难区上下。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口处,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标示避难层和楼层位置的灯光指示标识。

(5) 避难区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6)避难区应至少有一边水平投影位于同一侧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范围内。

高频

医疗建筑的避难间

医疗建的避难间

(1)高层房楼应在第二层及以上的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2)楼地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大于24m的洁净手术部及重症监护区,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1间避难间;

(3)每间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大于2个,每个护理单元的避难区净面积不应小于25.0㎡;

(4)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间所在区域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

(5)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采取保证人员安全避难的措施;

(6)避难间应靠近疏散楼梯间,不应在可燃物库房、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站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正下方、正上方或贴邻;

(7)避难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8)避难间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除外窗和疏散门外,避难间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9)避难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过输送可燃液体、可燃或助燃气体的管道,

(10) 避难间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灭火署、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11)在避难间入口处的明显位置应设置标示难间的灯光指示标识。

高频

百人疏散宽度指标-概念

(一)百人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单股人流宽度0.55米)

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1.5min。

高频

其他场所-防火隔间

防火隔间:

(1)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

(2)耐火极限≥3.00h的防火隔墙

(3)防火隔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4)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应>6.0m

添加一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一级消防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