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经济的战略目标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对应这一经济发展策略,十五大提出了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就是一年当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从价值形态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即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创造的全部新价
值,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能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和实力。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可通过下列公式来表示:
(五)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
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的。在积累基金中,扩大生产基金是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比重较大。
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所构成。目前我国在消费基金中,个人消费基金占的比重较大,社会消费基金占的比重较小。
2.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的关系即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重要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基金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基金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两者在根本上是相统一的。但是,两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积累基金过多,消费基金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不利于当前人民生活的改善;反之,消费基金过多,积累基金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进行,限制生产的增长速度。所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积累与消费此长彼消,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之间的矛盾。它是在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得到解决。
3.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基本原则:
(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3)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积累基金较多的用于生产性基本建设是必要的,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也必须相应增加。
(4)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消费基金总量比较小,必须使个人消费基金在整个消费基金中占较大比重,社会消费基金部分不宜增长过快。
(六)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的统称。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死亡等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总和,构成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结构多层次,保障方式多形式,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为:
(1)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
(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
(4)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
(5)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
3.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
(2)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3)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
(4)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