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会计学习笔记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5]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4日


二、利润分配表项目的抵消(这是最难最容易出错的分录)

大家必须知道利润分配表的平衡公式:

(利润分配来源)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其它转入=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去向)

注意:

1、其中的净利润可分为: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

2、“应付利润”是报表中的项目,是利润分配表中的“应付利润”。不是“负债表”中的“应付股利”。

利润分配表的抵消分录就是由此而来:

借: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损益根据这笔分录母公司做多少,投资收益为多少,不会涉及股权投资差额地摊销中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收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注意:教材p405(八),(这里需要大家继续理解,是重点)

未分配利润

“应付利润”是关键(今年的重点):注意应付利润结合405页(八)(这里存在争议,按这里处理。

如果:2003年2月10日开股东大会分配2002年的利润,提取盈余公积100万,分配现金股利50万,2003年的净利润800万,2004年2月1日召开董事会,分配2003年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80万,分配现金股利60万,
子公司:

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提取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

800万80万50万(注意:不是60)

假如,03年5月10日,股东大会决定提取应付利润80万,则提取的应付利润为80万(摘自张筱冰讲义)

求助大家:应付利润为什么不是60万,2003年的注会会计试题中的一综合题关于投资收益的抵消分录中的应付利润就是当年实现的利润的分配数.



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影响的分析及处理

企业因发生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涉及前期损益调整的,应通过编制会计调整分录,核算该事项对前期净损益的影响。

由于净损益是税后的概念,所以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在会计处理中,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却比较复杂。有时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其处理方法为:

1、先确定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性质,来判断其对前期所得税费用是否具有影响;

2、如果对前期所得税费用不具有影响,则无需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如果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具有影响,则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或损失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产生差异,其中因计算口径不同产生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因确认时间不同产生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相应地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也可以分成三类:

  (1)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
 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当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对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相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包括:一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收益计入会计报表,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前期应税所得时也允许调整收入;二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前期应税所得时也允许调整准予扣除项目。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

1、如果调整事项发生于前期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此时应作为前期的纳税调整事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无论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对于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均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应交税金”科目;

2、如果调整事项发生于前期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此时则应作为本期的纳税调整事项,当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不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当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对于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递延税款”科目。

(2)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

  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当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对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计算口径不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包括:一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调整收入;二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调整准予扣除项目。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不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此时无论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3)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

  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当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对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确认时间不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包括:一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需待以后期间调整收入;二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需待以后期间调整准予扣除项目。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此时应作为本期或以后各期的纳税调整事项。如果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不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如果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对于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递延税款”科目。

综上,对于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影响的分析及处理有下面的结论:

1、不构成差异无论采用什么所得税处理方法都需要做处理,不同的是计入的科目不同。

2、构成永久性差异,不许要做任何处理。

3、构成时间性差异,只有纳税影响法才做处理。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