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会计学习笔记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5]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4日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资产减值中涉及的所得税处理

解题思路:

计提减值——减值后的折旧——减值转回——恢复后折旧——永久减值——处置

010203040506070809

不考虑减值的折旧200200200200200200200200-1600

考虑减值的折旧200200200170170170180180-1470

税法折旧200200200200200200200200-1600

会计减值210—40(—120)360-530

税法减值00000000

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

可收回金额1190720(850)0

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1400680360

注意:

1、通过这个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中的例题时怎么做的。

2、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原价—考虑减值的折旧—减值

3、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原价—不考虑减值的折旧

4、表中括号中的数字是例10的数字。

计提减值:先折旧后减值

减值后的折旧: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减值转回:(难点与重点)

原则:1、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即表中的40不应超过210

2、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超过不考虑减值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

账务处理的解题思路步骤:(这里是关键)

(1)计提折旧(先折旧后减值)

(2)恢复少提折旧。(这里是最难的地方,为什么要恢复?可以看作是把固定资产减值转到累计折旧中,或者说是备抵账户的串户)
应恢复的少提折旧=不考虑减值的折旧总额—考虑减值的折旧

(3)转回减值准备。应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min(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

(4)确定上述步骤中(1)和(3)涉及时间性差异的影响。

以教材中例10来说明减值转回如何做:

例10

第一步: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170

贷:累计折旧170

第二步:恢复少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0

贷:累计折旧90

第三步:转回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

贷:营业外支出120

(上面的第二、三步联立即为教材中的分录)

第四步: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会计折旧+会计减值-税法折旧-税法减值)×33%

递延税款=(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会计减值-税法减值)×33%(确定借贷方:会计大在借方,税法大在贷方)

(从上面两个等式约分可以看出: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33%)

所得税=倒挤

教材中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170-200+(-120)-0=850

恢复后折旧: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永久减值:账面价值全部计提减值,以后年度会计上不再计提折旧,但税法照提折旧。

处置:(这里是难点,难在所得税那笔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40(530-90)总的减值转出了90第二步少提的折旧

累计折旧1560(1470+90)总的折旧转入了90第二步少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2000

借:银行存款5

贷:固定资产清理5

借:固定资产清理1

贷:银行存款1

借:固定资产清理4
贷:营业外支出4

下面这笔分录是最难的:(妙法)

借:所得税3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98[1000+(-1470)-(-1600)+(-530)-0]×33%

递延税款132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会计折旧+会计减值-税法折旧-税法减值)×33%=[1000+(-1470)-(-1600)+(-530)-0]×33%=198

递延税款=(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会计减值-税法减值)×33%=[(-1470)-(-1600)+(-530)-0]×33%=132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