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历年真题>税法真题

200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真题

来源:233网校 2005年11月19日

(10)计算公益性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调整前所得=(8000-7992)+[(38÷(1-24%)-38)]投资收益调整+21.7转让无形资产+[(47-40)+3]债务重组所得+(23-20)视同销售+9(资本化的借款费用)=63.7(万元)

公益性捐赠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3.91-63.7×3%=22(万元)

(11)计算除公益性捐赠以外的其他营业外支出项目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12+10=25(万元)

(12)计算审计后该企业2004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8+36.2+25.86+1.38+5+9+37.48+10+21.7+22+(23-20)+25=204.62(万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04.62×33%-38÷(1-24%)×24%-2.16=53.36(万元)


【解析】本题考核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与调整,以及应纳税额计算,属于2005年《税法》试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道综合题。重要考点有:(1)计税工资中,对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进行纳税调整,其中医务人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均没有计入成本费用,应从计税工资人员中将其扣除;(2)三项经费中,工会经费没有提供上交的《专用收据》,不得税前扣除,医务人员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列入“管理费用”开支,影响了损益,需纳税调整;在建工程人员的职工福利费计入“在建工程”,没有影响损益,不需纳税调整,故扣减5人;(3)招待费和宣传费计算扣除限额的依据,是纳税申报表上的销售(营业)收入,包括抵债的小轿车公允价、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入、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收入,不包括国债和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即销售(营业)收入=8000+47+60+ 23-7-20-38=8065万元;(4)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公允价值47万元低于原值,不交增值税,但财产转让所得=转让收入-净值=47-(50原值-50×20%已提折旧)=7万,应并入所得额;(5)转让无形资产所得中,应扣除无形资产净值和营业税;(6)公益捐赠扣除限额应以“纳税申报表第43行纳税调整前的所得作为基数。但本题告知的条件是会计利润8万元,应加入①捐赠货物视同销售的市价与成本价差额3万元;②投资收益还原成税前所得扣减会计利润中包含的投资收益12万;③无形资产转让净收益21.7万元;④应资本化的利息9万元,企业已在利润中扣除,申报表中只能扣3万元,调增9 万元;⑤债务重组中固定资产清理收益47-(50-50×20%)=7万元,纳税人未核算,应计入申报表43行之前,调增7万元;⑥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纳税人未入账,应计入申报表43行之前,调增21.7万元。则申报表第43行“纳税调整前的所得”=8+12+9+10+21.7+23-20=63.7万元。⑦税收滞纳金、回扣、非广告赞助支出均为不得税前扣除项目,其他营业外支出项目共调增所得额=3+12+10=25;⑧应纳税所得额在会计利润基础上,加所有调增项目金额,乘税率计算出应纳税总额,再扣除纳税人已自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2.16万元,再扣除被投资方已纳税额50×24%=12万元,计算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3.【答案】

(1)计算1996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应纳企业所得税=30×15%=4.5(万元)

(2)计算1997年—2001年共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997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1998年弥补上年亏损后仍然亏损10万元;免征企业所得税;

1999年弥补上年亏损后有余额70万元,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纳企业所得税=70×15%×50%=5.25(万元)

2000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纳企业所得税=120×15%×50%=9(万元)

2001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纳企业所得税=180×15%×50%=13.5(万元)

1997年—2001年共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5.25+9+13.5=27.75(万元)

(3)计算2002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2002年“两免三减半”期限以过,应该按照出口产品企业的规定征税,由于当年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品产值的比重未达到70%,所以不能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应纳企业所得税=200×15%=30(万元)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