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职场上演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之争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17日


  顾女士表示,随着外资企业持续推行人才本土化策略以及中国本土人才的成长,原先外籍员工能够享受的特权正在逐渐消失,原本与本地人才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享受的额外补助也在降低。尤为明显的是,近年来亚裔外籍人才和海归派正在快速占据传统上由西方外籍人士担任的职位,这一方面与文化的相似性有关,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了这些地方的人才主动放低身价来中国内地发展。

  本土人才机遇与危机并存

  一方面是海外人才加速进入本土就业市场,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放低身价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是外资企业的人才本土化进程愈来愈深入,更多企业将着眼点放在培养本土人才上。所以,对本土人才来说,面对的,是一个与全球人才同台竞争的舞台,机遇与危机并存。

  机遇:本土人才取代外籍人才 “玻璃天花板”逐渐被打破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过去几年里本土化倾向最为明显的职位有会计、人力资源、销售、制造等。这几类职位,已有超过10%以上的企业用本土人才取代了外籍人才。

  赫敦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张建勤女士认为,外企之所以对上述职位实行比较彻底的本土化,是外企在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拿人力资源职位来说,虽然本身是“舶来品”,但在实践操作中,“老外”们遇到的难题不少。比如不了解中国本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政策条款;又如因为沟通障碍难与本地员工打成一片,工作中很难做到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会计职位同样面临上述问题。至于销售职位,由于主要客户群是中国本地消费者,要掌控这个群体,一要熟悉当地市场,二要能进行文化沟通,这对外籍销售人员来说,也是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转聘中国本土销售人才成了一些企业的应时之举。

  同时,有更多外资企业投入巨资开始着力培养本地人才,本土人才因此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在这种背景下,以往堪称“玻璃天花板”的现象开始淡出人们视线。在一些原本本土人才难以企及的高端管理和技术岗位上,正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地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身影,并且开始独当一面。

  危机:本土人才不再“物美价廉” 与全球人才同台竞争

  与海外人才自降身价寻找机遇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本土人才的薪资水平正逐步上扬,这在高级职业经理人层面尤为明显。以往跨国公司推行本土化的原因之一是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但如今,随着本土高级经理薪水大幅提高,本土人才已经告别以往“物美价廉”的时代,并且与海外高级人才收入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拿上海地区来说,很多本土高层人员的薪水已经超过了台湾地区的水准,逼近香港地区。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更加明显。换句话说,本土人才在成本上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中国目前被公认为是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很多海外人才都非常看重这一点。驻扎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薪资水平虽然还比不上国外,但前景看好。在美国,一般经理人员年薪大概在10万美元左右,而现在,上海跨国公司里的高级经理人员普遍也能拿到5-6万美元,公司还会解决住房和用车等问题,故而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相当大。于是,在一些跨国公司,高级岗位已经无所谓是使用本土还是海外人才。也就是说,本土高级经理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全球的同行竞争。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