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周厚健:我以打工身份当老板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24日
  我曾经说过,带大一个企业不算太有本事,真正的本事是让这个企业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健康成长。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小时候胖不算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要让一个企业长盛不衰,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健康的经营观念。靠搞政治做企业,万万要不得。追求短时间内的“大红大紫”将使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些“问题企业”的最大隐患是财务恶化,我的切身感受是企业在财务上决不能糊弄。企业需要掌声和鲜花,但企业更需要健康甚至保守的财务。现在大家都在寻求资本经营和国际化经营,适当的扩张是可能的,但要注意财务状况,国外的大公司最在乎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还有一点是应当明白的,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政府可以给你资金,甚至税收的优惠,但长得了吗?中国已经加入WTO了,对你的特殊支持就意味着对其他企业的特别歧视,这长久不了。

有人说,周厚健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对这种评价我很满意,我不太愿意谈论我个人,这不是因为谦虚,也不是出于自我保护,我只是觉得,重要的是企业的群体,靠一个“大脑袋”决策是要出问题的。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企业的“XX时代”是正常的,但这可能是中国企业的另一个隐患。

解决中国企业的“短命”问题的一个要点是自觉进行制度创新。有人说,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太高,中国最短缺的是制度,这话很有道理。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的确很难,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创新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生产产品和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要有好的制度。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最缺乏竞争能力的就是制度。

我以打工身份当老板

国企特别需要一个形成长期行为的机制,我深感这是一个国企兴衰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所有者,也就是真正的老板才会考虑企业的长期行为,经营者只会对他的任期负责。可是国企事实上是“老板缺位”,我这个经营者只好“错位”拿打工的身份当老板用;在分配上,再拿老板的身份当打工的用。1992年,我就提出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资产,因为一个企业没有老板是不行的。跨越这种经营者错位,要靠觉悟,自我约束,年底考核达不到既定目标,我的奖金就要被扣掉。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国企领导层要保持这种“错位”状态,而且要培养一批新人,这就是海信几年来快速增长的动力。但因觉悟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具有长期性,所以我们呼吁不要让国企经营者长期处于这种“错位”状态。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