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培训主持的语言艺术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30日

  恰当收场

  一般情况下,收场时首先要对培训师表示感谢,如:“我们的培训即将结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老师让我们分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有时还会提示学员对相关单位表示感谢。

  超过一天培训,会专门设有“闭营仪式”,主要内容有:宣布团队评分结果,并请培训师做综合点评;评选最佳团队并颁奖;评选优秀学员并颁奖;宣誓等特定活动。有一项经典活动叫“蓝色缎带”——讲一个有关蓝色缎带的故事,并向每一位受训者传递蓝色缎带。另一个活动便是手语歌《感恩的心》,有故事、有场面,非常动人。

  收场时,还可以让学员写下宝贵的留言,将他们的所感、所悟记载下来。大型的培训在开始时会组织受训者合影,闭幕时可将照片作为纪念送给受训人并留下所有人的联系方式,让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长久持续下去。

  培训主持人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体验载体,对于渴望成为职业培训师的朋友来说,培训主持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桥梁,能让你在主持中逐渐体会到职业培训的魅力,在点滴的体验中捕捉成为职业培训师的灵感。

   寓人格分析方法于沟通培训

  绝大部分的沟通技巧课程只是告诉学生一些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践的难度比较大。认真总结几年的教授经验,反复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后,我发现,只有分辨清自己在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别人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因此,把人格分析理论——“P-A-C理论”加入沟通课程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人格分析理论——“P-A-C理论”(TransactionalAnalysis)由心理学家柏恩(EricBerne)提出,是一个简单好用的沟通工具。“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P)是指记录在脑里的早期经验,来源于小孩头5年所看到的父母或替代者所做的事情或所说的话,是一套由指导和示范而产生的人生概念。

  “成人”(A)指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开始思考,架构自己的理解力,开始说不,并问为什么,所有这些个别化活动成为孩子日渐形成的人格中的一部分,即“成人”。

  “儿童”(C)记录的是小孩“所见、所闻、所感觉、所理解”的资料,由孩子头5年对其父母言行的各种反应组成。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交往分析”的基本分析单位,社交的基本单位作为“交流”,当两个人见面,一个人先开口说话,或以其他方式表示他人的存在,叫做“交流刺激”,之后,另一个人会说些与刺激有关的话,或做某些事来反应,称之为“交流反应”。“交流分析”就是检查这些交流的方法——我对你做某事,你回报我某事,同时也决定人类会以多重天性(“父母”、“成人”、“儿童”)中的哪一部份作反应。利用这“人际沟通分析”的技巧,了解自己和别人交往时所用的“自我状态”后,如果对这关系感到不满,可以下定决心,自由选择,将“自我”从这一种状态改变到另一种状态,谋求改善人际关系。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