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公司易犯的六大决策陷阱(二)

来源:233网校 2007年4月21日

  盲点3 保持现状倾向

  在一项堪称经典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询问受测者,假设他们得到一笔遗产,他们准备如何处理?其中一些人得到数百万元低风险、低报酬率的债券,这些受测者多半选择让这些债券继续放着;另外一些人得到高风险的股票,结果受测者亦选择让这些股票继续放着。在这一实验中,左右受测者分配遗产的因素,是原来的分配方式,而非风险偏好。大多数人情愿保持现状,原因之一可能是想要避免损失,人们关心潜在的损失风险更甚于潜在的利益。受测者担心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后,最后会蒙受损失,有了这种想法,反而使得他们不去做理性的选择,即重新平衡他们的投资组合。

  赠与效应(endowment effect)是人类另一个类似的倾向,它指人类强烈期望守住已拥有的东西。赛勒曾以赠与效应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将刻有康乃尔大学校徽的马克杯送给一组学生,平均来说,这些学生不愿意以低于5.25美元的价格出售这种马克杯,但未得到马克杯的学生,却不愿意以高于2.75美元的价格购买这种马克杯。这两个价格的差距即表示,拥有马克杯的事实对拥有者有递增的价值。

  促使人们规避损失的保持现状倾向,连同赠与效应,都有可能让人们制定出差劲的策略。这可从几个角度来说。首先,执行长可能不愿意出售事业。其次保持现状倾向也让公司难以重新分配资产。前一阵子经济不景气之前,英国保诚人寿(Prudential)认为股权价值被高估,因而决定全面重新分配资产,毅然提高债券的投资比重。其他大多数英国保险公司则选择保持现状,维持投资股权的高比重。如今那些保守的保险公司个个苦于必须大幅降低偿付率。保持现状并不代表一定不对。许多投资顾问指出,最佳长期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股票后摆着不去管它们(在此,行为经济学家还要加一个建议:不要理会起起落落的价格,以免价格下跌时心里会不舒服)。在金融服务业,谨慎保守也是不可或缺的策略资产。策略制定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分辨现状是真正正确的选择,还是只是让自己觉得更安全的一种心理倾向。

  盲点4 固着

  人脑有一个会让人莫名其妙被困住的盲点,称为“固着”(anchoring)。先让某人记一个数字,再请此人预估一个与该数字毫无关联的事情,结果人们常被固着于之前那个数字。

  我们来看看“成吉思汗之日”的经典实验。研究人员先要求受测者写下家里电话号码的前三位数字,再请他们猜成吉思汗过世的日子。实验结果一再出现相同现象:两组数字有很高的关联性,人们多以为成吉思汗活在第一世纪(因为他们刚写下三位数的数字),事实上,成吉思汗生于1162年,死于1227年。

  “固着”可以变成策略制定者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在谈判过程中,先为待售事业提出一个较高的价码,而买方的出价,可能会固着于这个价格。做广告时,“固着”也很有用。许多为个人操作的基金经理人打广告时,常以过去的良好绩效作为宣传重点,这一招通常很有效。事实上,研究结果一再显示,基金经理人过去的操作绩效,和他们未来的表现实无多大关联。固着(特别是固着于过去)可能非常危险。以保险业为例,受固着的影响,利率变动常会造成严重问题。英国的衡平人寿保险社(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假设,未来数十年将一直维持高利率,该公司即以此为基础,出售保证可获得一定年金的产品。这个不当假设已对该公司带来严重财务后果,保险人也蒙受了损失。

  除了必须谨慎小心,不要上了他人运用固着技巧的当外,策略制定者还应学习从长期历史角度看事情。例如,不要把眼光放在过去二三年,而应学习观察过去20年或30年的历史趋势。某些经济指针,例如股票投资报酬率或利率,甚至应追溯50年或75年前的数字。某些评论家就是因为比对前几波的科技泡沫热潮,而发现网络泡沫趋势的。

  盲点5 沉入成本效应

  与投资有关的另一个类似问题,称为沉入成本效应(sunk-cost effect),有人把这种行为描述为“越补越大的洞”。当某个大型项目已失控,进度严重落后,预算一直超支,最初的成本效益分析显然已不适用,但许多公司仍继续砸钱投资,希望完成该项目。

  许多金融服务机构花大钱引进大型信息技术系统,即常碰到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境。大多数公司吃了闷亏后,多半以家丑不外扬为由,选择不对外张扬。

  负责制定策略性投资决策的主管,也很容易陷入沉入成本的陷阱。欧洲一些银行投入可观资金,成立大型证券投资事业部门,企图和全球性的投资银行一较长短。然而很难让他们认清一个极严酷的策略性事实,那就是,面对高盛证券(Goldman Sachs)、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世界知名的业者,这些银行几乎毫无赢的机会。

  英国某些银行已知难而退,所有投资全数作废;另一些银行仍然在苦撑,至今无法摆脱沉入成本的陷阱。

  为何经理人如此难以避免此一陷阱呢?避免损失是其中一个解释:我们情愿再投资一千万美元去完成一个总值一亿一千万美元的赔钱货,也不愿意马上认输,让账面上出现一亿美元的亏损。固着因素作祟是另一个解释:既然人脑已固着于先前投入的一亿美元,再花个一千万美元似乎不算什么。

  策略制定者应如何避免此类陷阱呢?

  1.以最严格的投资分析看待递增的投资,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递增的成本与营收上。

  2.为及早取消策略性实验行动做好准备。未来的世界越来越不确定,公司经常同时在追求达成好几个策略性目标。成功经理人懂得如何管理对公司最有利的投资组合,这代表公司随时必须抛弃赔钱货。你越早叫停,将沉入成本减至最低,越容易抽身。

  3.效法制药业者的新药研发模式,以“阶段性投资法”(gated funding)对待策略性投资:策略性投资达成每一阶段目标后,公司才准动用下一阶段的预算。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