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变动对卖出套期保值的效果有着直接且关键的影响,下面结合案例来详细阐述。
以某糖厂的卖出套期保值为例,5 月初糖厂与饮料厂签订销售合同,约定 8 月初销售 100 吨白糖,价格按交易时市价计算。当时白糖现货价格为 5500 元 / 吨,糖厂担心未来糖价下跌,卖出 10 手(每手 10 吨)9 月份白糖期货合约,成交价 5800 元 / 吨。至 8 月初交易时,现货价格跌至 5000 元 / 吨,期货价格跌至 5200 元 / 吨。
在这个案例中,基差从 5 月初的 -300 元 / 吨(5500 - 5800)变为 8 月初的 -200 元 / 吨(5000 - 5200),基差走强 100 元 / 吨。从现货市场看,糖厂销售白糖每吨亏损 500 元;期货市场每吨盈利 600 元。两者相抵后,存在净盈利 100 元 / 吨。这表明在基差走强的情况下,卖出套期保值使得糖厂不仅成功对冲了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还获得了额外的盈利。
再看另一个案例,某经销商持有 5000 吨钢材存货,为防范价格下跌风险,卖出 500 手(每手 10 吨)9 月份螺纹钢期货合约,5 月初钢材价格 4380 元 / 吨,期货成交价 4800 元 / 吨。8 月初,钢材价格上涨至 4850 元 / 吨,期货价格涨至 5330 元 / 吨。此时基差从 -420 元 / 吨变为 -480 元 / 吨,基差走弱 60 元 / 吨。现货市场每吨盈利 470 元,期货市场每吨亏损 530 元,相抵后存在净亏损 60 元 / 吨。这说明当基差走弱时,卖出套期保值未能完全对冲风险,经销商还承担了基差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实际销售价格低于预期。
综上,基差 走强时,卖出套期保值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甚至实现额外盈利;基差走弱时,效果会打折扣,可能出现净亏损。企业在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时,需密切关注基差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