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供求关系是影响基差的核心因素,当现货供小于求时,现货价格上涨快于期货,基差走强;供大于求时,现货价格下跌快于期货,基差走弱,案例如下:
案例一:现货供不应求推动基差走强。某年南方遭遇洪涝灾害,导致当地晚稻减产,现货市场晚稻供应紧张,现货价格从 2800 元 / 吨飙升至 3200 元 / 吨(涨 400 元)。期货市场因对未来补种和进口预期,价格从 2900 元 / 吨涨至 3100 元 / 吨(涨 200 元)。基差从 - 100 元 / 吨变为 + 100 元 / 吨,基差走强 200 元 / 吨,反映现货供求紧张对基差的强烈影响。
案例二:现货供过于求导致基差走弱。某年度全球大豆丰收,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供应过剩,现货价格从 5000 元 / 吨跌至 4500 元 / 吨(跌 500 元)。期货市场因预期后期需求回暖,价格从 5200 元 / 吨跌至 4900 元 / 吨(跌 300 元)。基差从 - 200 元 / 吨变为 - 400 元 / 吨,基差走弱 200 元 / 吨,体现现货过剩对基差的压制。
教材强调,现货供求对基差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显着性,是短期基差变动的主要驱动力,考试中常通过 “自然灾害”“丰收 / 减产” 等场景考查这一关系,考生需重点掌握 “供紧基差强,供松基差弱” 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