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交易通过提前约定 “现货价格 = 期货价格 ± 基差” 的定价方式,将基差锁定在固定水平,从而完全规避基差变动风险,具体操作和案例如下:
操作逻辑:买卖双方在签订现货合同时,不直接确定现货价格,而是约定以未来某一时间的期货价格为基准,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基差作为最终现货价格。无论未来基差如何变动,交易双方都按约定基差结算,基差风险被彻底转移。
案例:某棉纺厂(买方)与棉农(卖方)签订基差交易合同,约定 3 个月后交割棉花的现货价格 = 3 个月后棉花期货价格 + 50 元 / 吨(固定基差)。签订时,现货价格 15000 元 / 吨,期货价格 14950 元 / 吨(基差 + 50)。3 个月后,期货价格涨至 15500 元 / 吨,现货价格涨至 15600 元 / 吨(市场基差 + 100),但双方仍按 “15500+50=15550 元 / 吨” 结算,棉纺厂避免了基差走强 50 元 / 吨的风险;若届时市场基差为 0,棉纺厂仍按 15500+50 结算,锁定了成本。
基差交易中,买方通常选择 “期货价格 + 基差”(担心基差走强),卖方选择 “期货价格 - 基差”(担心基差走弱),双方通过协商固定基差,将市场基差风险转化为协商风险,是规避基差风险的高级操作。
考试中常考查 “基差交易的定价公式和风险转移效果”,考生需掌握 “固定基差 = 现货价 - 期货价” 的核心逻辑,这是区分 “常规交易” 与 “基差交易” 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