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社区工作者 > 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2025年浙江杭州萧山区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六)

来源:233网校 2025-09-11 00:48:47

四、材料写作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在答题纸上写作。40分)

51.材料:早上被“扁鹊”说,中午被“李白说”,下午被“祖冲之”说。晚上没睡着还要被“李时珍”说,最近,各行各业的“老祖宗”纷纷化身“暴躁哥”“暴躁姐”以情绪化的表达发出灵魂拷问,那句“回答我”更是火爆出圈.在一帧帧视频里,A化的古人们以回应网友质疑的方式讲述自己,杜甫倾诉说“安史之乱”,苏轼愤怒吐槽“一路被贬”,唐伯虎在线回怼“不务正业”,网友们越看越上头,笑谈仿佛8G冲浪上古WIFI,然而很多网友初看乍觉新鲜,但刷得多了,便会出了审美疲劳,不管扁鹊还是李白,每个老祖宗都用同一种的语调咆哮展示着同一种暴躁。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2)突出实际,参考材料,但不拘泥于材料

(3)立意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4)字数在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老祖宗 “暴躁出圈”:文化传播创新与审美疲劳的平衡之道

当扁鹊、李白等历史人物以 “暴躁哥”“暴躁姐” 形象现身短视频,一句 “回答我” 直击人心,这种新奇的文化传播方式迅速走红。网友笑称似连接 “上古 WIFI”,在嬉笑中触碰历史,这无疑是文化传播的创新尝试。但同类视频扎堆出现,“千篇一律的暴躁” 让网友渐生审美疲劳,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化传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暴躁老祖宗” 系列视频初期优势显著。快节奏生活里,传统历史传播枯燥乏味,难引年轻人关注。而将历史人物 A 化、赋予情绪化表达的方式,打破时空壁垒,让遥远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杜甫诉 “安史之乱” 苦,苏轼吐 “一路被贬” 难,唐伯虎怼 “不务正业” 冤,这些内容以强冲击力让网友短时感知历史人物的经历与情感,激发大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可新鲜感褪去后,审美疲劳暴露了此类传播的短板。所有历史人物皆用 “暴躁” 语调、相似叙事,内容陷入同质化。观众初被形式吸引,长期面对重复表达便会失去探索欲。文化传播核心是传递深度与内涵,“千篇一律的暴躁” 无法承载这一使命。若只重形式创新,忽视内容多样性与深度挖掘,文化传播只会是短暂流量狂欢,难成文化传承长远之策,正如部分网红文化因缺持续创新而昙花一现。

文化传播要平衡创新与可持续,需兼顾形式创新与内容深耕。一方面,探索多样化形式。除 “暴躁” 表达,还可尝试温情叙事、趣味科普等。如对温婉的李清照,用诗意表达展其才情;对严谨的祖冲之,借科普视频讲其数学成就,以多样形式留住观众注意力。另一方面,深耕内容。传播不能只停于表面故事,更要挖掘历史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比如讲苏轼,不仅说其仕途坎坷,更解读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文化是民族精神命脉,传播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老祖宗暴躁出圈” 是文化传播创新的一次尝试,既显机遇,也露问题。未来文化传播,需以长远眼光看待创新:既要突破传统,探索适配时代的传播形式;更要坚守初心,深耕内容、挖掘文化深层价值。唯有如此,文化传播才能可持续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真正走进大众心中,滋养民族精神。

插入模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