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社区工作者 > 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2023年浙江台州椒江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回忆版(四)

来源:233网校 2025-08-16 00:58:30

二、案例分析(共两题,28分)

案例分析(一)

某小学的何老师发现,学生欢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

下降;欢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欢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何老师家访时了解到,欢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欢欢的父亲常年赌博,经常和他的母亲发生争吵,还到处欠了很多债,欢欢的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了。

社工小郑接到何老师的转介后发现,欢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在谈及家庭情况时,欢欢神情紧张,局促不安。小郑还注意到欢欢身上有几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

回答。

问题:1.社工小郑为进一步评估欢欢的服务需求,可采取哪些收集信息的办法?(4分)

2.小郑在接案时应当注意那些事项(10分)

参考答案:

1.社工小郑为进一步评估欢欢的服务需求,可采取哪些收集信息的办法?

(1)直接询问法:与欢欢进行深入、温和且耐心的面谈,选择合适时机和私密环境,用鼓励、理解的态度引导欢欢说出自身感受、想法以及家庭情况等更多信息;也可以与欢欢信任的老师、同学交流,侧面了解欢欢在学校的表现、人际关系等情况。

(2)观察法:在日常接触中,仔细观察欢欢的行为举止、情绪变化、身体状况等,记录其异常表现,如瘀伤出现的时间、频率等,以此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3)家庭走访法:再次前往欢欢家中,与欢欢的父亲进一步沟通,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动态、欢欢的生活习惯变化等;同时观察家庭居住环境,评估对欢欢成长的影响。

(4)查阅资料法:查阅学校关于欢欢的档案资料,包括学习成绩、出勤记录、以往老师对欢欢的评价等,全面了解欢欢的学习和行为发展轨迹。

2.小郑在接案时应当注意那些事项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转介背景:明确欢欢是由何老师转介而来,清楚何老师反映的欢欢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上学迟到、成绩下降、家庭变故等具体情况,以便对欢欢的问题有初步的整体认识。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通过与欢欢及其相关人员的接触,如与欢欢面谈、家访等,快速判断欢欢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可能存在的家庭暴力、心理创伤、学习困难等,以及欢欢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如安全保障、心理支持等。

(3)建立专业关系:以热情、真诚、尊重、接纳的态度对待欢欢,让欢欢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消除其紧张和不安情绪。在与欢欢交流时,使用温和、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欢欢愿意与社工分享自己的情况和感受。

(4)澄清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向欢欢及其父亲明确说明社工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即社工是为欢欢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专业人员,会尽力协助欢欢解决问题;同时告知欢欢及其父亲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如积极配合社工的工作、如实提供信息等。

(5)初步判断欢欢的问题是否在自己的服务能力范围内:考虑到欢欢面临家庭暴力、家庭功能缺失等复杂问题,社工需要评估自身是否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问题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应及时进行转介,确保欢欢能够得到更专业、有效的帮助。

(6)注意欢欢的安全和保护:发现欢欢身上有瘀伤,可能存在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社工要高度重视欢欢的安全,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欢欢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如与相关部门(如派出所、妇联等)沟通,寻求法律保护和支持。

(7)尊重欢欢的隐私和保密原则:在与欢欢交流过程中获取的所有信息,都要严格保密,除非涉及欢欢的生命安全或其他严重情况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外,不得随意向他人透露欢欢的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保护欢欢的隐私权。

关注欢欢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了解欢欢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便在服务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欢欢的行为和想法,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误解和冲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分析(二)

咸兰苑社区已建成十多年,原有监控设施逐渐老化,小区内出现人车分流难,高空抛物,电动车上标等安全问题时,视频监控区域存在盲点,社区计划对老旧监控设备进行改造,还得在全体小区的楼道进出口、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增设监控设备,加强人民来往频繁区域的安全工作。社区居民对此反应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社区工作者在对社区需求评估时,记录了各方的诉求。

李先生:我们小区夜间监控特别不清楚,如果这次集体改造能实现监控全覆盖,那我们小区就安全了。

马女士:小区不是公共交通要道,也不是大型集贸市场和灯光球场,小区地处市南核心区域,离居委会和街道不足百米,离派出所也只有70米左右距离,一直以来治安状况良好,根本没必要安装这么密集的探头。

徐阿姨:小区多次发生车辆被刮的事件,我自己的电瓶车就被人推倒过,后视镜坏了也找不出是谁干的。今后有了监控,公共区域停放车辆也会更加的安全。

刘爷爷:几点出门买菜,几点送孙子出门,外出遛狗几分钟,路上接触了哪些人,在家门口干了什么,都是属于非常隐私的信息,如果增加了这么多监控,天天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那真是太让人难受了,原来的监控改造好了就行啦!

问题: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请你从推动居民参与的角度,就落实加装监控项目推出的解决方案。(14分)

要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方案合理有效。

参考答案:

推动居民参与加装监控项目的解决方案

为平衡社区安全需求与居民隐私顾虑,推动项目落地,解决方案如下:

1、搭建多元沟通平台,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召开“监控改造听证会”,邀请支持方(李先生、徐阿姨)、反对方(马女士、刘爷爷)及其他居民代表参加,让各方充分陈述理由(如安全痛点、隐私担忧),确保意见被倾听。

设立线上意见箱(如社区微信群、问卷星),收集无法参会居民的诉求,尤其关注老年居民、租户等群体的意见,确保参与的广泛性。

2、基于需求调研,科学划定监控范围

组建“居民-社工-物业”联合调研小组,实地排查社区安全隐患点(如车辆刮蹭高发区、高空抛物频发楼栋、非机动车停车区),结合居民反馈确定**“必要监控区域”**(如楼道进出口、停车场公共区域),明确排除私人空间(如居民窗前、阳台)。

针对马女士“治安良好”的观点,公开社区近年安全事件数据(如报警记录、纠纷案例),用事实说明改造的必要性;对刘爷爷的隐私顾虑,承诺监控仅覆盖公共区域,且明确禁止拍摄居民家门口私人活动。

3、邀请居民参与方案设计,强化过程透明

成立“监控改造监督小组”,从居民代表中选举成员(含支持与反对者),全程参与方案设计(如监控设备型号、安装位置、数据存储方式),确保方案符合居民期待。

公开公示方案细节:包括监控覆盖区域图、设备参数(如是否具备人脸识别功能)、数据保存期限(如30天自动删除)、管理权限(仅限物业安保与警方调取),消除居民对“过度监控”的担忧。

4、通过协商达成共识,采用民主决策机制

针对争议点(如增设数量)组织多轮协商,例如:反对方担心密集探头侵犯隐私,可调整方案为“优先改造老化设备+重点区域增设”,而非“全覆盖”;对隐私敏感区域(如单元门口距家门1米内)设置监控角度限制。

最终方案提交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获多数同意后实施,通过民主决策增强居民对项目的认可度。

5、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保障项目落地与隐私保护

项目实施后,由监督小组定期检查监控运行情况,核实是否存在越界拍摄、数据滥用等问题,每季度向居民公示监督结果。

开通投诉渠道(如物业热线、社区居委会),居民若发现隐私被侵犯可及时反馈,确保监控使用全程受居民监督,实现“安全与隐私”双赢。

插入模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