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考点解析
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介绍
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
(1)妇女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需求分析:疾病适应;心理调适;经济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
服务内容:了解病情和治疗计划;疏导焦虑情绪;转介病友或志愿者;提供社会支持;申请社会资源;提供咨询和家庭服务。
(2)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需求分析: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
服务内容:对于患者而言;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对照顾者而言,帮助个体或家庭从疾病造成混乱中恢复正常。
323.20KB
下载
266.09KB
下载
299.36KB
下载
275.19KB
下载
261.96KB
下载
297.42KB
下载
265.24KB
下载
345.32KB
下载
337.34KB
下载
307.89KB
下载
332.95KB
下载
165.12KB
下载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妇女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计划,鼓励其配合治疗,并增强其治疗信心。(2)疏导患者与其家属的焦虑、不安、沮丧的情绪。(3)转介病友或志愿者,协助病情适应。(4)通过病友团体提供社会支持。(5)协助医疗费的减免及申请社会资源。(6)面对普通育龄妇女的服务。
本题中,小丽刚住院接受治疗,尚无达到出院的阶段,所以C不选,其他都属于服务内容。故本题答案为ABD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患儿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采用适合患儿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社会工作方法,如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促进患儿情感的表达帮助其认识疾病、适应治疗环境,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故选B。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患儿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采用适合患儿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社会工作方法,如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促进患儿情感的表达帮助其认识疾病、适应治疗环境,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
B选项正确,通过游戏模拟将抽象的医疗操作具象化,既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又能通过互动降低失控感,是最恰当的做法
A选项错误,医学术语(如 “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对 6 岁儿童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必要性” 的因果关系;儿童恐惧的核心是 “疼痛想象” 和 “失控感”,而非理性认知,单纯讲解无法消除具象化的恐惧。
C选项错误,其他患儿的分享可能包含主观感受(如 “很疼”“我哭了”),反而强化乐乐对检查的负面想象;6 岁儿童的同理心尚未完全发展,更关注自身感受,他人经历难以引发共鸣。
D选项错误,忽略儿童心理特点,可能激化抗拒。父母的劝说易被视为 “要求服从”,加剧乐乐的逆反(如 “我偏不”);儿童在医疗场景中对父母的依赖感强,若父母情绪焦虑(如劝说时语气急切),可能传递负面情绪,加重乐乐的恐惧。
故选B选项。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选项正确,家长 “过度保护” 的行为源于对孩子被嘲笑的担忧,而 “不知如何安抚孩子情绪” 体现了照顾技能的缺失。这两者本质上属于照顾能力不足(包括心理支持、社交引导、情绪管理等维度)。
A. 帮助家长处理情绪问题
错误。家长的情绪(如焦虑、恐惧)是因照顾能力不足产生的次生问题,若仅处理情绪而不提升技能,类似情境仍会反复出现,干预缺乏根本性,故 A 不选。
C. 帮助处理家庭关系问题
错误。题干未提及家庭内部矛盾(如夫妻分歧、亲子冲突),核心问题集中在家长与外界环境(社会偏见)、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上,故 C 与题意无关。
D. 构建患儿的社会支持系统
错误。构建支持系统(如链接同伴群体、社区资源)属于间接干预,需以家长具备基本照顾能力为前提。若家长持续限制孩子社交,支持系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故 D 非最优解。
故选B选项。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患儿而言,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采用适合患儿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社会工作方法,如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故选B。
儿童患者: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阶段,对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可能会感到恐惧和不安。
游戏治疗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疾病、适应医院环境,降低他们的恐惧感。游戏治疗能够促进儿童的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A. 叛逆时期的青少年:虽然青少年也可能需要心理支持,但游戏治疗可能不完全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青少年更倾向于通过对话和其他形式的心理支持来处理情绪问题。
C. 照顾者:照顾者通常需要的是情感支持、压力管理和资源链接等服务,而不是游戏治疗。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活动或家庭治疗方法来帮助他们。
D. 重症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需要的是身体上的护理、心理支持和临终关怀等服务,游戏治疗并不是最适合的方法。可以通过交谈、音乐疗法或其他适合老年人的干预方法来帮助他们。
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使用游戏治疗的方式来帮助儿童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是最合适的。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一)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11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认识社会问题对全人类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
(2)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社会心理功能,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和院舍化照顾。
(3)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都能获取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
(三)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角色:
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和政策制定者
医院社会工作实务
(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顾的社会工作
(1)糖尿病
需求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服务内容: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2)心脏病
需求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服务内容: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3)终末期肾病:心理社会层面压力,包括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需求;对疾病认知的需求;情绪支援需求;家庭社会支援网络需求;处理多种损失的需要(经济方面、独立性及自由度);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的需要。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需求分析: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较大的心理情绪支援;家庭社会支援网络;出院照顾的需求。
(二)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
(1)妇女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需求分析:疾病适应;心理调适;经济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
服务内容:了解病情和治疗计划;疏导焦虑情绪;转介病友或志愿者;提供社会支持;申请社会资源;提供咨询和家庭服务。
(2)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需求分析: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
服务内容:对于患者而言;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对照顾者而言,帮助个体或家庭从疾病造成混乱中恢复正常。
(三)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1、工作特点
(1)紧张、快速、高压力甚至混乱状态;
(2)需要工作人员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2、需求分析
(1)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
(2)医疗团队及其成员的需求;
(3)急诊管理的需求。
3、服务内容
(1)支持患者及其家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哀伤辅导等支持性服务;
(2)配合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工作。
(3)协调急诊管理。
(四)肿瘤治疗康复与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1、需求分析
主要心理社会需求包含经济、情绪、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社会福利政策咨询、出院安置、喘息服务、临终关怀。
2、服务内容
(1)纾缓疗护:预防与缓解疼痛以及治疗其他症状。
(2)主要服务内容:①经济资源协助;②情绪心理辅导;③协调医患沟通;④社会福利咨询;⑤出院安置计划;⑥家属及照护者的支持性服务,提升照护者的能力和提供喘息服务等;⑦临终关怀。
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一)精神卫生概述
1、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现状与特点
(1)精神疾病占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2)我国精神障碍总体高发,但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相对稳定,总体治疗率低。
(3)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
(4)精神卫生已经上升至公共卫生、社会问题,更涉及法律问题。
2.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除包括精神病外还包括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是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等精神卫生相关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者和利用者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3.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1)心身疾病的成因。①生物学因素;②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③心理应激和情绪因素;④认知因索;⑤个性特征;⑥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
(2)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是患者既存在躯体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又伴有心理、情绪和行为障碍。故心身疾病需要心身兼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3)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①帮助患者提高自尊,促进其不良情绪的转化,改变不合理认知和不适应行为。②鼓励心身疾病患者学习新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心身全面健康的目的。④对于心身疾病患者本人则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二)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
(1)工作角色
微观层面:在精神科医疗机构和社区中从事精神卫生临床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角色是诊断者、辅导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和协调者。
宏观层面:更多在政策服务方面的角色,包括行政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2)服务内容
针对住院患者:住院适应;心理支持;各类治疗方法整合。
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减轻照顾者的压力;获得精神疾病知识辅导和支持。
针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普及精神健康知识;开展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社区资源连接;提供咨询;开展转介工作。
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11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认识社会问题对全人类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
(2)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社会心理功能,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和院舍化照顾。
(3)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都能获取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角色:
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和政策制定者
慢性疾病与长期照顾的社会工作
(1)糖尿病
需求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服务内容: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2)心脏病
需求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服务内容: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
(3)终末期肾病:心理社会层面压力,包括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需求;对疾病认知的需求;情绪支援需求;家庭社会支援网络需求;处理多种损失的需要(经济方面、独立性及自由度);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的需要。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需求分析: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适应;较大的心理情绪支援;家庭社会支援网络;出院照顾的需求。
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1、工作特点
(1)紧张、快速、高压力甚至混乱状态;
(2)需要工作人员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2、需求分析
(1)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
(2)医疗团队及其成员的需求;
(3)急诊管理的需求。
3、服务内容
(1)支持患者及其家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哀伤辅导等支持性服务;
(2)配合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工作。
(3)协调急诊管理。
肿瘤治疗康复与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1、需求分析
主要心理社会需求包含经济、情绪、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社会福利政策咨询、出院安置、喘息服务、临终关怀。
2、服务内容
(1)纾缓疗护:预防与缓解疼痛以及治疗其他症状。
(2)主要服务内容:①经济资源协助;②情绪心理辅导;③协调医患沟通;④社会福利咨询;⑤出院安置计划;⑥家属及照护者的支持性服务,提升照护者的能力和提供喘息服务等;⑦临终关怀。
精神卫生概述
1、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现状与特点
(1)精神疾病占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2)我国精神障碍总体高发,但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相对稳定,总体治疗率低。
(3)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
(4)精神卫生已经上升至公共卫生、社会问题,更涉及法律问题。
2.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除包括精神病外还包括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是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等精神卫生相关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者和利用者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3.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1)心身疾病的成因。①生物学因素;②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③心理应激和情绪因素;④认知因索;⑤个性特征;⑥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
(2)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是患者既存在躯体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又伴有心理、情绪和行为障碍。故心身疾病需要心身兼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3)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①帮助患者提高自尊,促进其不良情绪的转化,改变不合理认知和不适应行为。②鼓励心身疾病患者学习新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心身全面健康的目的。④对于心身疾病患者本人则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
(1)工作角色
微观层面:在精神科医疗机构和社区中从事精神卫生临床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角色是诊断者、辅导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和协调者。
宏观层面:更多在政策服务方面的角色,包括行政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2)服务内容
针对住院患者:住院适应;心理支持;各类治疗方法整合。
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减轻照顾者的压力;获得精神疾病知识辅导和支持。
针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普及精神健康知识;开展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社区资源连接;提供咨询;开展转介工作。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刘晓晨
社工女神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免费听
刘战旗
案例讲解透彻
主讲: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高校社会工作副教授,多年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经验。

免费听
何平
干货十足
主讲: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北京某知名大学副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问学者。

免费听
马海燕
善于归纳总结,举实例讲考点,通俗易懂。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高校高级教师,社会工作师,多家社工机构督导,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

免费听
徐龙超
技巧好记实用
主讲: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免费听
杨立伟
人帅课精彩
主讲:公共基础知识,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公共基础知识
233网校独家授课老师,曾任职多家公考类教育机构从事专职讲师,主讲社工、公共基础知识,政法干警文综等课程。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大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