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刘晓晨
所属科目: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第七节 增强权能理论/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所属版本:2025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介绍

(1)服务目标。
(2)服务原则。
(3)服务中平等伙伴关系。
在增强权能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56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考点试题

单选题 1.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运用增强权能理论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服务,从增强权能理论服务原则出发,该机构最适合采取的做法是()。
A . 代表受暴妇女呼吁司法机关严惩施暴者
B . 向受暴妇女讲解困境可能也是一种给予
C . 协助受暴妇女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执法
D . 鼓励受暴妇女对家人和朋友披露其遭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李(Lee)根据增强权能理论的要求,提出了社会工作的10个实践原则:
一是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二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三是人们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
四是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相互增加权能;
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
六是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七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
八是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
九是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十是干预,
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服务对象眼前的需要,包括链接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开始促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
第二,教授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服务对象的权能动态机制,包括各类小组或团体的活动;
第三,集体行动,旨在形成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行动。
选项A:“代表受暴妇女呼吁司法机关严惩施暴者”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发声,而不是直接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我能力。
选项B:“向受暴妇女讲解困境可能也是一种给予”并没有直接指向增强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或改变其无力感,反而有可能使服务对象感到困惑或更加消极。
选项C:“协助受暴妇女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执法”符合增强权能理论中关于推动社会持续不断变迁的原则(李提出的实践原则之八),同时鼓励服务对象参与集体行动(如进行社会倡导)来改善自身处境,有助于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控制力。
选项D:“鼓励受暴妇女对家人和朋友披露其遭遇”虽然有助于获得支持,但更侧重于情感上的慰藉和支持网络建设,并不完全符合增强权能理论的核心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是C,它不仅关注到了个体层面的需求,也考虑到了通过集体行动影响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故“协助服务对象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执法”体现了干预层面的实践原则。C选项正确。

单选题 2.一位长期受到丈夫虐待的女士,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对丈夫的暴力失去了反抗能力。作为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来帮助这位女士。
A . 精神分析理论
B . 增强权能理论
C . 生态系统理论
D . 人本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错误,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内部的情感和动机,故排除。
B正确,在社会工作者看来,这位女士并非没有能力,而是生活环境的限制,使她的个人能力被压制了,甚至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无力反抗丈夫的暴力。社会工作者可以用增强权能的观点来帮助她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她丈夫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己在过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长处,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去掉她的无力感,逐渐帮助她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
C错误,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故排除。
D错误,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虽然也适用于这个案例,但不如增强权能理论强调个体能力的增强。
故答案为B。

多选题 3.服务对象小花是一名遭受严重家庭暴力的女性,一个月前社会工作者协助她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目前小花决定与丈夫离婚,并争取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小花结婚后从未外出工作,丈夫还一直限制她与娘家和朋友的来往,为此小花很担心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养育子女。根据增能理论的假设,小花无力感的来源有()
A . 对自己能力给予负向评价
B . 环境对其有效行动的阻碍
C . 对离婚问题产生错误认识
D . 与外界环境互动中缺少正向的经验
E . 没有认识到人必须要为自己负责任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索罗门的总结,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有3个:
一是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所谓自我负向评价就是由于困难群体受到生活环境的负向评价,长此以往,他们不仅接受了环境的负向评价,而且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行动也倾向于给出负向评价。
二是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在接受并形成自我负向评价的基础上,困难群体在其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社会环境给予的反馈常常是负向的,而他们的行动结果常常是失败的,从而形成负向经验。
三是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CE明显错误。
故答案为ABD。

单选题 4.增强权能理论下的实务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是服务对象的( )。
A . 倾诉对象
B . 知心人
C . 伙伴
D . 引导者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在针对团队开展增强权能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鼓励团体成员建立协同关系,形成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多元的,但最基本的角色是服务对象的伙伴。
A. 倾诉对象:这个选项强调的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并没有体现双方之间的互动和平等。
B. 知心人:这个选项接近于支持者的角色,但“知心人”更多地侧重于情感上的亲密和支持,而非强调专业互动和平等伙伴关系。
C. 伙伴:正确答案。此选项准确反映了增强权能理论中所倡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的是一种基于合作、共享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D. 引导者:这暗示了某种权力差异或单向指导关系,社工引导服务对象,不符合增强权能理论下要求的平等合作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为C. 伙伴。这一选择最能体现增强权能理论对于构建一个有助于服务对象成长和发展之平等互助关系的要求。

多选题 5.社会工作者小青在社区中开设了一个关爱外来媳妇小组,旨在促进社区外来媳妇之间的互相交流,增进她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及融入。小组中,一些组员谈到因地域文化差异,在参与社区事务方面的机会较少,也缺乏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和能力,甚至被部分当地人看不起,这让她们很无奈。依据增强权能理论的服务原则,小青恰当的做法有(  )。
A . 建议组员在各自家庭中采取促进改变的行动
B . 帮助组员链接资源并促进他们积极面对现实
C . 采取整体视角分析组员所处社区环境及障碍
D . 让组员相信只有接受现状才能适应融入环境
E . 协助组员熟悉当地经济文化并寻找参与机会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强权能理论的服务原则。一是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二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三是人们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四是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相互增加权能;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六是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七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八是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九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十是干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服务对象眼前的需要,链接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开始促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第二,教授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服务对象的权能动态机制,包括各类小组或团体的活动;第三,集体行动,旨在形成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行动。增强权能理论主张集体行动,主张挑战环境的压迫,A、D项错误。(考点:增强权能理论的服务原则)

大咖讲解: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
根源包括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
(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消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权能,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高频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
1、理论价值
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受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
2、干预认可
干预认可是指来自各个方面的对干预计划可能的允许范围。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在各方面允许的范围内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资源。
3、概念框架
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的。
4、助人过程
(1)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
(2)重视服务对象能力而非缺陷。
(3)注重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
(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5)以专业理论为依据,有意识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人为服务对象。

高频

增强权能理论的历史

增强权能理论的历史
1976年巴巴拉-所罗门首次提出增强权能概念
1980年社会工作进入“增强权能时代"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