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综合模拟题

考试大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七章简答题

来源:233网校 2007年8月7日


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第一,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向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学制的推行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学制的制定、颁布和实施都由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看学制。制定学制,如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学校的衔接等规定,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不断揭示,有利于完善学制。
  第四,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影响着学制建立。学制是在不断的吸收和借鉴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国家具体学制的建立,总是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改革综合影响的结果。

2.简述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重视学前教育。当今各国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加强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扩大其教育规模。
  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教育要求不断加强,众多国家在学制改革中提前入学年龄,一般规定5—7岁入学;义务教育年限呈现延长态势,多数国家实施7—9年义务教育,部分国家实施10~12年义务教育。
  第三,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当代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低、中、高三级层次,即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当代学校类型日益多样化,各国出现多种类型的学校。

3.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着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看学制的建立与发展,它既向学校提出新的要求,又为学制的推行提供物质基础。在学制产生初期,学校教育仅限于狭小的范围,类型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需要各种专门人才,学校类型随之日益增多。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一方面要求工人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培养不同居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近代学制中出现了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终身教育思想纳入学制之中,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各种教育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上述变化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在学制上的体现。

4.简评1951年新学制。  

  1951年中央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废除旧学制,实行新学制。
  这一学制继承了老解放区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收了旧学制的一些特点,体现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保证了知识分子和各类干部接受革命的政治教育和提高文化科学水平的机会,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实施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也体现了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1951年学制奠定了中国当代学制的基础。

5.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原则的内容。  

  “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

6.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简述1985年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明确了义务教育实施中社会、家庭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第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小学、初中、高中后进行三级分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第三,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

8.简述我国现阶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9.简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两基”、“两全”、“两重”的内涵。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10.简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  

  第一,提出到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即“两基”、“两全”、“两重”。
  第二,改革教育结构: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教育类型。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
  第三,办学体制上,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第四,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改变“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
  第五,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