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来源:233网校 2012年2月17日

四、论述题
1.(1)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灌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指的是教师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3)教师还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1)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既有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的发展,也有知识水平、心智能力的发展;既有精神素质的发展,也有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了某种单一的目标,而忽视甚至抑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2)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能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准。学校应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
(3)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对所教学科逻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能将这两者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要能够使学生将掌握知识成为更好地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3.(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的关系。①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上看,在知识上,教师是较多者,学生是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②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教学存在。③教师指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我们要认可并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他们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
成熟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问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4.(1)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那时社会发展缓慢,知识总量少,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2)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5.(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
6.师生关系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同。(1)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2)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3)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7.(1)①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来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家庭学校,即Home—schoo1,是学生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或需要的科目来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家长选择家庭学校的原因很多,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某种特定的哲学、宗教思想体系的教育,有的希望给孩子更安全、父母能掌控的社交环境,有的父母认为家庭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个性化要求。在2003年,全美在“家庭学校”中接受教育的学生数有110万,而且还以每年7%的增长率递增。
②我们应当看到家庭学校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它体现了对学生教育选择权的尊重,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大大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家校融合的形式开辟了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浪费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是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对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大有好处。然而家庭教育也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如影响到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培养等。而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此外在实现教学任务上也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交往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包括: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同时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而这些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所谓的“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观点。
(2)家庭学校的发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这就是即使是基础教育也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个合格的教师具有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常是作为社会的榜样或者说社会的代言人出现的,人们常把他们视作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要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也是人类善的本性,是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对教师这一专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以身作则外,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等也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2)教师的专业知识。①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效履行其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扎实可靠的基本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其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对讲授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并且要论证有力、举例精当。在此基础上,追求讲授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要熟悉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够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②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应学识渊博,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接触学生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③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3)教师的专业技能。①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要能够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其次,能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诸多的现实条件,适当改造教材内容,包括编写地方性教材,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的要求。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的直接因素。表达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大类,两者都是教师用来进行人性陶冶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③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需具有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订周密的工作计划。④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首先,应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其次,要研究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教法。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