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高中面试真题>高中语文面试真题

2019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第四批)

来源:233网校 2019年5月19日

高中语文《望海潮》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望海潮》

2.内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这节课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为什么这么安排?

2.柳永的词都有哪些特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给条件猜一个城市名。

【条件】

1.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苏轼、白居易都曾在此为官,并且都留下了著名的人文景观。

3.这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虎跑泉等。

4.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5.这里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

6.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湖,苏轼曾经为其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

7.这里盛产一种有名的茶叫“龙井”。(板书:望海潮)

(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再读课文。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明确】

(1)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2)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三)深入研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等鉴赏。(每人也可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交流。)

【明确】

(1)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探究赏析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明确】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明确】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4)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明确】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明确】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小结作业

小结: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作业:用散文化的语句描述《望海潮》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内容。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为什么这么安排?

【参考答案】

这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上课前让学生猜谜语,引出杭州这个城市。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谜语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本课的兴趣,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本篇课文要讲的就是关于杭州风光的宋词,这样的导入方法和本课有着恰当好处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柳永的词都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高中语文《马嵬》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省东营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马嵬》

2.内容: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表达效果;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2.简单介绍李商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追忆逝水年华般的怅惘之情,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体会。回顾往事,不堪回首的不仅仅有李商隐,今天,我们通过《马嵬(其二)》一起走近另外一个惘然伤怀的灵魂。(板书:马嵬)

(二)初读感知

1.读诗。

(1)两人读,齐读一遍;

(2)教师范读,划分节奏后的诗,两人读,齐读一遍。

2.解题

(1)同学们,我们反复强调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看的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

(2)这首诗的题目是《马嵬(其二)》,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明确】

(1)马嵬之变: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2)吟咏历史事件———咏史诗。

(3)诗文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

(三)深入研读

1.读翻译

同学们,现在一人模拟玄宗读前3联,一人模拟义山读尾联,其它人尝试进行理解。

【明确】

陡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怎么你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2.情感基调。

哪位同学想再来读一读,其他人思考: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明确】讽刺批判。

3.(1)既然诗歌的题目是马嵬,那么诗中哪两联描写了马嵬之变?

【明确】颔联和颈联

颔联写声音,颈联写时间。

(2)小组讨论:颔联写了哪些声音,颈联写了几个时间段?分析其内涵。

【明确】

(1)禁卫军夜间巡逻用的梆子声,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

一个是警戒之声,紧张危急,一个是报晓之声,宁静安详。———昔安今危

一个是逃难生活的惶然无措,一个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纵情欢乐。———昔乐今苦

总结:两种声音进行对比,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中还有两个词是互相呼应的:空闻和无复。

【明确】无复———再也没有,表现玄宗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渴望重享昔日的欢乐。

空闻———虎旅传宵柝的目的本来是保护玄宗和贵妃的安全,但现在这一声声梆子声让玄宗心惊胆战,因为他们要发动兵变啊。

(2)此日和当时都指的是时间,此日指的是杨贵妃的死日,当时又怎样呢?

【明确】“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发誓要生生世世做夫妻,永不分离,而且嘲笑牵牛织女一年才能相见一次。但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玄宗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吗?

【明确】没有,杨被赐死。

总结表现手法:对比。

总结:没有当时七夕笑牵牛的荒淫无道,哪有六军同驻马的痛心疾首?所以杨贵妃的悲剧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明确】悲剧的承受者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

4.那句话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首联。结合注释一的典故。杨妃死后,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生生世世为夫妻的诺言,这可信吗?徒闻、他生未卜此生休暗示玄宗在痴心妄想。

5.对此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感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从内容上看:对比手法。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能带给莫愁幸福。

语气上:反问。问得有力、深刻,讽刺之意愈明。

6.倒叙手法的使用。

(1)(回顾板书)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先有马嵬之变,再有玄宗之悲,最后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并不是这样。想想《马嵬》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倒叙。作用: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突出因果。

(四)拓展延伸

分享其它的关于写马嵬的诗歌对比阅读。

(五)小结作业

小结:李商隐用对比、倒叙、反问等多种手法,通过深刻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杨李爱情悲剧的看法: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最终害人害己,还将盛唐引向衰败。

作业:结合本诗内容,模拟玄宗口吻进行改写,不限体裁与表。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诗意;深入解读此诗对比手法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结合诗作多角度解读诗歌内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先诵读感受,然后进行客观分析和深入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从诗中感受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辩证看待情感与理性。学习诗人用新眼光审视历史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简单介绍李商隐。

【参考答案】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绮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高中语文《祝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湖南省株洲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祝福》

2.内容:

祝福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3)试讲时间10分钟。

答辩题目1.请说出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怎样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板书课题)

(二)分析句子,剖析人物

1.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

“默默”表现了祥林嫂在感受到旁人对自己讥讽时内心的悲哀。

2.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祥林嫂在捐了门槛之后,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3.祥林嫂第二次来做工时,四婶对她说了三句一样的话?比较异同。

【明确】“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

(2) “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前者语气舒缓,后者倒装句式,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三)结合背景,分析主题

1.小说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

(分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祝福。(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结尾。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小说结构更加严谨。

2.分析祥林嫂的死因。

(1)祥林嫂自己:

①贞节观

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却深受封建思想的节烈观的影响。可见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毒害多么深重,不仅在鲁四老爷这样保守的乡绅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祥林嫂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说明她受的毒害越深。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

②迷信思想

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心灵。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也许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有了这样的罪恶感,“怕暗夜,怕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自然乞求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为摆脱了罪孽,却不被社会认可。于是“她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自绝于这个人的社会了。

(2)社会原因:

①封建礼教

②人性的弱点:冷漠,自私、虚伪

(四)作业布置

电影《祝福》对原著《祝福》进行了改编,增加了祥林嫂砍门槛的情节,你怎么看待这个改编?好还是不好?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出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分为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五种。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2.怎样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参考答案】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让课变得有趣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采用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语文课主要是通过文章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语文教学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语言的理解与学习。

②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抓住关键性的内容,突出问题实质。

③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声明:本文真题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渠道搜集,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233网校APP,可下载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免费注册233网校会员,获取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包!点击注册>>

小编推荐: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流程 面试考生须知

真题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通关秘籍: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讲师将面试情景还原,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免费体验>>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