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学习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学习笔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来源:233网校 2016年1月16日
  • 第1页:小学教育定义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一节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命题点一 小学教育定义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的儿童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大学”指“大人之学”,以成人为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小学”一般指8~15岁儿童的教育,也称为“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page]

命题点二 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page]

命题点三 小学教育发展历史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不断积累,语言文字不断丰富,独立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逐渐孕育。

教育的发展历史,根据不同的尺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即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可以把教育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以生产关系为尺度来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来划分,则可以把教育发展分为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近现代学校教育三种形态。

(一)原始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即原始状态的教育,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从人类最初的教育萌芽,到原始社会末期相对独立的、内容较为丰富的教育,期间的历史演化相当漫长。总体来说,原始社会的教育有许多共同特征,主要有: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完全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是融合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进行的。具体表现在没有专职教育人员和专门的教育场所。直到原始社会末期,教育才逐步体现出其相对的独立性。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共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尚未分离,因此大家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没有阶级性,对全体社会成员而言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目标一致,唯有性别差异,没有阶级、等级之分。

3.教育内容简单

原始社会由于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还很少,教育的内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环境、实际需要相一致,仅以各种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习俗为主,故而比较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教育手段只限口传耳受、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以及生活、劳动中的耳濡目染,相当简单。

 (二)古代学校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1.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据古籍记载,在夏朝就出现了名为“庠”“序”“校”等的早期学校;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被称为“学”(“璺”)“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出现。

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垄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主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当时的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如赛跑、跳跃、角斗、骑马、投掷等,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

2.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学校大体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官学还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封建统治者利用教育,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为统治劳动人民的官吏和君子;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加之以棍棒纪律教育;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同时,教育为选士科举服务,为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选士、科举的制度。

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使用两种手段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一种是对劳动人民进行“宗教的麻痹”;一种是对劳动人民进行“宝剑的镇压”。与此相适应,就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和吟诗。欧洲封建社会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总结记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虽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政治经济状况各有不同,但其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性质、落后的生产工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是基本相同的,这使两种社会形态的教育具有共同的古代学校教育特征,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④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知识拓展】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第一,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往往合而为一。

第二,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与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与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第三,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简单,学生往往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第四,象征性。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实际功用,而是为了象征的意义,能否接受教育和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接受经典、教义的教育象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能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则意味着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三)近现代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1.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相继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但因数量少,培养目标和主办者的观念各异,在学业程度、课程设置、学习年限等方面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1901年5月创刊的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教育世界》,系统地翻译介绍了日本重要的教育法规、条例和学制,研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也为学制的制订提供了参照蓝本和人才准备。清末颁布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2.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

(1)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将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男女可同校,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高等小学3年,男女分校。学制规定学龄期为6~14岁,在此年龄段的儿童都应入校接受教育,指出“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学制还对小学的教师、教法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与此同时,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并制定了统一的课程表。个别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自身辅导法,都是当时在小学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

(2)袁世凯时期——国民学校和预备学校

袁世凯政府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中将初等小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另一种是为预备升学的“预备学校”。国民学校施行国家根本教育,以注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并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之普通知识技能为宗旨;预备学校,以注意身心之发达,施行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宗旨。

(3)“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课程设置注重儿童本位化和实用化,教材也采用白话编写,这些举措对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此时,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也开始在我国小学传播和实施。各种教育实验活动也此起彼伏地开展起来,如俞子夷在东南大学附小主持的“中小学沟通问题的研究——算术”等多项实验,沈百英在江苏第一师范小学开展的作文教学法实验。教育实验虽只涉及小问题,但立足于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实验的效果也较好,对探索科学的小学教育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壬戌学制

1922年,民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学制,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参照美国实行“六三三”学制,将小学学制改7年为6年,仍分两级,初级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高级小学为2年。幼稚园也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该学制有两大进步:一是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缩短了学制,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年限,对我国普及小学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办小学的灵活性。“壬戌学制”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立即着手制定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开始进行“党化教育”。此时常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以外,还有李廉方始创的廉方教学法、陶行知所创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以及导生传习教学法等。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它由“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生活”三部分组成。他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同时认为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倡导在小学实行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他还创立了小先生制,通过让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为劳苦大众服务,对普及我国义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

(1)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在1934年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将苏区小学一律统称为列宁小学,规定苏区施行统一的学制,小学学制改为5年,分为初等小学3年和高等小学2年。列宁小学为了适应农村情况,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方法办学,以复式教学为编制组织班级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有国语、政治、数学等科,小学教育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身体健康的抗战建国的劳动者,除了政府办学,还推行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边区的小学招收8~14岁的适龄儿童,修业年限定为5年,小学以识字和算术(珠算)为主要课目,同时配合战争生产的需要,也教一些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力求精简和实用。

(3)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课程上减少不急需的内容,着重培养儿童的革命观点,传授一些生产劳动知识;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课、做报告或者参加社会活动来组织教学。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小学教育开始迈向正规化。《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中指出,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教育,应以学习文化为主,即以读写算及社会、自然、卫生等基本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其生活技能,并打下升级深造的基础;注意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身体,培养儿童爱护人民、国家的思想及爱劳动、民主、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目的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教育内容世俗化,课程的设置也更为科学。

第三,教育对象普及化,女孩逐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第四,注重开展科学的教育实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同时注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

第五,教育体系更为科学化,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体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到更好的衔接。

[page]

命题点四 当代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1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为:

①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②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③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

④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⑤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

【补充知识点】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教育的生产性。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处于中心地位,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大规模地培养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智能水平的经济建设人才、科学技术人才。而且,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教育的需要与依赖越来越强,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直接。因此,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出教育的生产性。

②教育的科学性。现代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而且,科学教育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方面。教育行为的理性逐步加强,教育手段和方法也日益现代化,教育过程和结果更加关注对教育对象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③教育的世俗性。19世纪后,政府逐渐重视公共教育,随后建立了公立教育系统。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对学年安排和课程设置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20世纪后,教育成为全体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利,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及性体现得更为鲜明而充分。

④教育的国际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信息的交流越来越便捷,教育界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国际合作等变得十分频繁。这种变化要求各国教育走向开放,用国际的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具有国际素质的人才,即教育面向世界。同时,教育市场也日益国际化。

⑤教育的终身性。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受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人们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再是教育的全部,而且教育不仅要让学习者掌握人类既有的知识文化,还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独立性。

教育将是普遍的、继续的、不断创新的。贯穿每个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并非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叠加、重复,而是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学习形式的个别化和多样化、价值判断的多元取向为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更贴近的教育。

⑥教育的革命性。现代社会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变革,必然要求教育体系的不断更新,以及不断培养出新人与之相适应。由此,教育改革越来越频繁而普遍。由于社会的革命性,教育不仅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来与之相适应,更要富有预见性和超前性,面向未来办教育。通过这种超前教育,培养出新人,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加速社会的变革。当然,教育的革命性不否认、不排斥教育的基础性,即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能以不变应万变。

[page]

命题点五 小学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该阶段的儿童在身体发展和心理领域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一,此时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处于平稳增长的时期,骨骼增长较快,但是由于骨化尚未完成,对小学生的坐、立、走,以及看书写字的姿势,就要注重正确引导。儿童的心脏功能还较差,不宜做活动强度大、繁重的运动。同时,此时儿童神经系统的各项机能进一步复杂化,但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不平衡,使此阶段的儿童具有容易兴奋、灵活性高、易疲劳、恢复较快的特点。

第二,此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和非认知心理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刚入学的儿童其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记忆也开始从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识记发展。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则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些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小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特存在价值,有着不同于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运作机制。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使得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一方面,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只有发展小学教育,才能为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个体在小学教育阶段经历着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育不仅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而且要为个体终身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由于小学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受到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过高的教育目标会导致小学生学习的障碍。小学教育时期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选择和处理,使得教育任务和内容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义务包括:

第一,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

第三,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而言,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小学教育强调的是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基本知识的获得、基本能力的形成、基本行为的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建立等。

全面发展绝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体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和谐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热点推荐: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在线模考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中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语文VIP班           立即报名
 小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英语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立即试听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地理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生物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化学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音乐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立即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