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幼儿心理学辅导

《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23日

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有更多联系的一种高级的语言形态。它的重要特点是:先想后说或先想后做,对有关自己所要说的、所要做的思想活动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活动。换句话说,内部言语的主要特点在于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例如,儿童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必须先考虑怎样回答;在作文或做书面作业的时候,必须先考虑怎样写或怎样做;在演算习题的时候,必须先考虑运算的层次、方式方法等等。

学前晚期儿童,已初步表现出内部言语的萌芽,但很不发展。初入学的儿童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学龄初期儿童的内部言语是在学前时期言语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学的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了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新的生活。这时,无论是在上课时回答问题、复述课文,或者在课外完成书面作业,都需要仔细想一想,然后再说或再做,这就促使儿童的内部言语迅速地发展起来。

学前儿童还不善于把言语和行动分开,还不会在行动之前通过内部言语来想一想。这个特点,在初入学的儿童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初入学儿童的困难之一,就是不善于把教师的言语指示当作动作的指针,不善于在教师指示之后,先想一想再说或再做,例如在上体操课的时候或抄写的时候常常这样。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很多学习活动和作业都需要预先听教师的指示,都需要自己先想一想,才能说或做,这就把儿童的言语和儿童的行动逐渐分离开来,使儿童的言语对儿童的行动逐步起着自觉的调节作用。

内部言语也和书面言语一样,是在口头言语,即在出声言语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学前儿童主要是以出声言语作为自己的思维的物质外衣的。儿童在入学以后,出声思维仍然是可以常常见到的,出声思维便于对思维本身进行检查,同时,它又是过渡到无声思维的重要环节。无声思维是以内部言语作为思维的物质外衣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发展儿童的内部言语能力,亦即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师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后,不要性急地要求儿童仓促回答,而应该使儿童有想一想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儿童如何去想(当然,有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是不要多想的)。在要求儿童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或完成一些困难的作业的时候,应该先用一些例题(例如算术)让儿童先进行出声的思维(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同学间互相商量),然后再转入无声的思维。

内部言语的发展也是和书面言语的发展密切联系的,书面言语永远需要事先加以思考,如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法等等。因此,一方面,书面言语可以促进内部言语更快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言语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使书面言语越来越完善。

内部言语的发展又是和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水平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内部言语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智力活动,即抽象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另一方面,儿童智力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又给内部言语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内部言语不断向前发展。众所周知,学习越复杂,思维越复杂,就越需要复杂的内部言语活动。

由此可见,内部言语的发展,是以儿童的口头言语的发展、书面言语的发展和智力活动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它又反过来促进儿童的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智力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学龄初期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声思维阶段。

初入学儿童还不善于考虑问题,这时,主要是通过出声的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来培养内部言语能力。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最初,在比较容易而简单的问题中,培养儿童在出声思维的同时,学会短时间的无声思维,这时教师常常提醒儿童:“想一想。”以后,就以通过向儿童提出比较困难而复杂的问题,要求儿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思考,与此同时,内部言语也就具有了更加复杂的性质。

第三阶段:无声思维阶段。

在教师的教学影响下,随着儿童学习内容的复杂化,随着抽象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要求日益提高,内部言语从一个年级到另一个年级就日益复杂起来,它在儿童的有意识的生活中也就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内部言语的发展不是在小学时期就全部完善了的,在人的以后的各个时期,以至终身,都在不断地发展着和完善着。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