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下列项目中,能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的是()。
A.摊销无形资产价值 B.计提短期应付债券利息 C.发放股票股利 D.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
【答案解析】损益类的变动会通过影响净利润进而影响留存收益,影响所有者权益。
A.摊销无形资产价值:
借: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
会影响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B.计提短期应付债券利息会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短期债券
财务费用影响净利润,从而影响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
C.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或资本)的普通股股利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增减变动。
D.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资产增加,投资收益通过影响净利润影响留存收益,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所以答案选B。
【知识点3】会计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处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
又如,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知识点4】对一贯性原则的理解
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的披露。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例题】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
A.鉴于《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解析】BD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选项A属于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选项C属于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选项B和D属于滥用会计政策,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
【知识点5】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区别。
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有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也就是说,形成非流动资产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形成非流动资产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对给定的支出,应能够判断是收益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
【例题】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
A.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运杂费支出 B.购买专利权支出
C.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 D.购买工程物资支出
【答案解析】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运杂费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属于资本性支出;购买专利权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属于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原因是日常修理都属于中、小修理,发生的比较频繁,间隔期一般都在一年以内,属于收益性支出;购买工程物资支出应计入在建工程,属于资本性支出。
【知识点5】谨慎性原则的判断
资产类账户计提跌价或减值准备,都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