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中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

优选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

导读: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

603.92KB 下载数:4022 第60批 更新时间:2024-01-27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1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真题考点

    第一章

    考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

    考点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所有制或产权制度,这一制度既决定了经济决策的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2)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社会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3)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2、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中,生产

    环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①内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全体

    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

    制。

    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

    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满

    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 4:非公有制经济

    ①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②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一个关键。

    ③外资经济目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具体形式。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公有,也有非公有)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

    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第二章

    考点 1:影响需求/供给的主要因素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①产品价格(最重要因素) P↑→D↓,P↓→D↑ 反向变动

    ②消费者偏好。

    ③消费者的个人收入(Y↑→D↑,Y↓→D↓ 同向变动 )

    ①产品价格:P↑→S↑,P↓→S↓ 同向变动

    ②生产成本:成本↓→S↑,成本↑→S↓,反

    向变动

    ③生产技术。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2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真题考点

    第一章

    考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

    考点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所有制或产权制度,这一制度既决定了经济决策的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2)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社会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3)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2、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中,生产

    环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居于核心地位。

    考点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①内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全体

    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

    制。

    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

    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满

    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 4:非公有制经济

    ①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②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一个关键。

    ③外资经济目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具体形式。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公有,也有非公有)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

    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第二章

    考点 1:影响需求/供给的主要因素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①产品价格(最重要因素) P↑→D↓,P↓→D↑ 反向变动

    ②消费者偏好。

    ③消费者的个人收入(Y↑→D↑,Y↓→D↓ 同向变动 )

    ①产品价格:P↑→S↑,P↓→S↓ 同向变动

    ②生产成本:成本↓→S↑,成本↑→S↓,反

    向变动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需求↑,替代品的价格↓→需

    求↓ 同向变动)

    ⑥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需求↓,互补品的价格↓→需

    求↑ 反向变动)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

    国家政策等。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考点 2: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含义 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

    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

    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区别

    1.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成本。(保

    护买方利益)

    2.适用情况: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保护卖方利益)

    2、适用情况: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影响

    1、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

    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

    2、结果是 市场供给短缺。

    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

    2、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后果

    1、严重的排队现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3、“走后门“现象

    4、生产者变相涨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

    1、生产者变相降价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措施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给制)

    2、最高限价只适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

    期化。

    1、除了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

    购和储备系统。

    2、保护价格只适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注: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均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考点 3:需求价格弹性

    计算公式

    点弹性 弧弹性

    Ed=(ΔQ/Q0)/(ΔP/P0)

    Q0:变动前的需求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

    Ed=(ΔQ/(Q0+Q1)/2)/(ΔP/(P0+P1)/2)

    Q1: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类型

    Ed>1 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Ed<1 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Ed=1 需求单一弹性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3

    ④预期。

    ⑤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需求↑,替代品的价格↓→需

    求↓ 同向变动)

    ⑥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需求↓,互补品的价格↓→需

    求↑ 反向变动)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

    国家政策等。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考点 2: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含义 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

    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

    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区别

    1.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成本。(保

    护买方利益)

    2.适用情况: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保护卖方利益)

    2、适用情况: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影响

    1、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

    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

    2、结果是 市场供给短缺。

    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

    2、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后果

    1、严重的排队现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3、“走后门“现象

    4、生产者变相涨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

    1、生产者变相降价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措施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给制)

    2、最高限价只适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

    期化。

    1、除了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

    购和储备系统。

    2、保护价格只适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注: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均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考点 3:需求价格弹性

    计算公式

    点弹性 弧弹性

    Ed=(ΔQ/Q0)/(ΔP/P0)

    Q0:变动前的需求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

    Ed=(ΔQ/(Q0+Q1)/2)/(ΔP/(P0+P1)/2)

    Q1: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类型

    Ed>1 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Ed<1 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Ed=1 需求单一弹性

    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和生产者或销售者的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Ed>1: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价格↑,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Ed<1: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价格↑,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Ed=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第三章

    考点 1: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1、《企业的本质》——1937 科斯(美)

    2、企业的产生: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3、企业的本质/显著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4、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

    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考点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边际

    产量

    图形

    MP

    (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 L1时,MP 最大。

    (2)L1之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 L3时,

    MP=0。

    (3)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MP<0。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

    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

    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临

    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总产

    量曲

    线图

    TP

    1. L0且递增,到 L1到最大值,所以

    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

    并且斜率递增,即凸向 L轴。

    2. L1

    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

    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凸向 Q轴。

    3. 当 L=L3时,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

    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

    始减少。

    平均

    产量

    曲线

    图形

    1. L

    平均产量递增,但是 MP>AP,边际产量曲线在平

    均产量曲线上方。

    (注:只要MP>AP,平均产量递增。)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4

    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和生产者或销售者的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Ed>1: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价格↑,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Ed<1: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价格↑,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Ed=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第三章

    考点 1: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1、《企业的本质》——1937 科斯(美)

    2、企业的产生: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3、企业的本质/显著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4、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

    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考点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边际

    产量

    图形

    MP

    (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 L1时,MP 最大。

    (2)L1之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 L3时,

    MP=0。

    (3)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MP<0。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

    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

    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临

    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总产

    量曲

    线图

    TP

    1. L0且递增,到 L1到最大值,所以

    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

    并且斜率递增,即凸向 L轴。

    2. L1

    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

    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凸向 Q轴。

    3. 当 L=L3时,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

    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

    始减少。

    平均

    产量

    曲线

    图形

    1. L

    平均产量递增,但是 MP>AP,边际产量曲线在平

    均产量曲线上方。

    (注:只要MP>AP,平均产量递增。)

    AP 1. L1AP,平均

    产量仍然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

    线相交于 L2,MP=AP。此时 AP为最大值。

    2. L>L2,边际产量的递减使得平均产量也开始递

    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平均产量曲线递减,

    同时平均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上方。

    考点 3: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及其位置特征

    曲线 曲线特征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曲线)

    ①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②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③总成本曲线(TC)

    从纵轴一个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截点:产量=0,总成本=固定成本的点

    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变动规律一致。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①平均总成本曲线(ATC)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 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达到对应最低点后随产量增加而

    上升。

    ②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逐渐

    向横轴接近。

    ③边际成本曲线(MC)开始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

    下降,很快就降到最低点,过最低点以后,便随着产量

    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比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

    上升速度更快。

    ④总结:

    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开始随着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

    在最低点后,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又随着产量的增

    加而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

    (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

    考点 1: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5

    AP 1. L1AP,平均

    产量仍然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

    线相交于 L2,MP=AP。此时 AP为最大值。

    2. L>L2,边际产量的递减使得平均产量也开始递

    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平均产量曲线递减,

    同时平均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上方。

    考点 3: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及其位置特征

    曲线 曲线特征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曲线)

    ①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②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③总成本曲线(TC)

    从纵轴一个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截点:产量=0,总成本=固定成本的点

    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变动规律一致。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①平均总成本曲线(ATC)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 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达到对应最低点后随产量增加而

    上升。

    ②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逐渐

    向横轴接近。

    ③边际成本曲线(MC)开始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

    下降,很快就降到最低点,过最低点以后,便随着产量

    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比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

    上升速度更快。

    ④总结:

    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开始随着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

    在最低点后,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又随着产量的增

    加而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

    (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

    考点 1: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含义 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

    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

    给者的市场结构。

    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

    竞争的市场结构。

    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

    行业供给的市场结构。

    主体 买卖者都很多 生产者只有一个 买卖者很多 很少企业生产

    价格 价格接受者 价格决定者 一定程度价格控制 较大价格控制权

    产品 无差别 无替代、独特性 有差别 一定差别或无差别

    行业

    准入 自由出入 非常困难 进出较容易 进入较困难

    现实举例 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

    米 公用事业如电力等 如啤酒、糖果等 如石油、汽车、钢铁

    考点 2: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 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均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出售。(完全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但每个购买相同批量产品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批

    量作价)

    三级价格歧视 指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

    格。

    实施条件 (1)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的购买者。

    (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实行原则 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应用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少销厚利”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薄利多销”

    第五章

    考点 1:劳动供给曲线

    形状向后弯曲

    解释

    (1)工资增加的替代效用:工资↑→收入↑→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

    (2)工资增加的收入效用:工资↑→收入↑→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

    一般,当工资低,收入少,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注】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土地数量不变);资本供给曲线:短期——垂直;长期——后弯

    第六章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6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含义 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

    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

    给者的市场结构。

    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

    竞争的市场结构。

    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

    行业供给的市场结构。

    主体 买卖者都很多 生产者只有一个 买卖者很多 很少企业生产

    价格 价格接受者 价格决定者 一定程度价格控制 较大价格控制权

    产品 无差别 无替代、独特性 有差别 一定差别或无差别

    行业

    准入 自由出入 非常困难 进出较容易 进入较困难

    现实举例 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

    米 公用事业如电力等 如啤酒、糖果等 如石油、汽车、钢铁

    考点 2: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 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均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出售。(完全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但每个购买相同批量产品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批

    量作价)

    三级价格歧视 指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

    格。

    实施条件 (1)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的购买者。

    (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实行原则 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应用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少销厚利”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薄利多销”

    第五章

    考点 1:劳动供给曲线

    形状向后弯曲

    解释

    (1)工资增加的替代效用:工资↑→收入↑→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

    (2)工资增加的收入效用:工资↑→收入↑→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

    一般,当工资低,收入少,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注】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土地数量不变);资本供给曲线:短期——垂直;长期——后弯

    第六章

    考点 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含义 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特征

    ①非竞争性: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②非排他性: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除

    在外。

    上述基本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现象。(指某个人不进

    行购买而消费某种物品)

    分类

    ①纯公共物品: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如国防、治安

    等)

    ②准公共物品: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

    公路等)

    公共物品和市场

    失灵

    ①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相加得到。

    ②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也是由生产这种公共物品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横向加总得到。

    ③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到的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没有实质意义。

    考点 2: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目的 干预措施

    限制垄断和反对

    不正当竞争

    (1)法律手段: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规定限价、利润率)。

    消除外部性

    (1)税收: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征税使企业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2)补贴:对产生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补贴使企业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3)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4)科斯定理(产权理论):明确和界定产权。

    ①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②明确和界定产权成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现代方法)。

    ③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

    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实现帕累托最优。

    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解决信息不对称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

    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考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7

    考点 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含义 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特征

    ①非竞争性: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②非排他性: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除

    在外。

    上述基本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现象。(指某个人不进

    行购买而消费某种物品)

    分类

    ①纯公共物品: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如国防、治安

    等)

    ②准公共物品: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

    公路等)

    公共物品和市场

    失灵

    ①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相加得到。

    ②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也是由生产这种公共物品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横向加总得到。

    ③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到的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没有实质意义。

    考点 2: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目的 干预措施

    限制垄断和反对

    不正当竞争

    (1)法律手段: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规定限价、利润率)。

    消除外部性

    (1)税收: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征税使企业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2)补贴:对产生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补贴使企业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3)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4)科斯定理(产权理论):明确和界定产权。

    ①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②明确和界定产权成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现代方法)。

    ③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

    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实现帕累托最优。

    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解决信息不对称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

    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考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计算法 具体内容

    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

    从收入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构成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支出法

    从支出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构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C+I+G+(X-M)

    C:居民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考点 2:总供给

    含义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

    提供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

    主要因素:企业利润水平

    基本因素:价格、成本

    重要因素:企业预期

    曲线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经济体制等因素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八章

    考点 1:三因素分解法(索洛余值法)

    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GY=GA+αGL+βGK

    GY:经济增长率 ;GA:全要素生产率

    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者说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或比重,即

    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后的余值。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即 GA=GY-αGL-βGK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考点汇总.pdf-图片8

    计算法 具体内容

    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

    从收入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构成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支出法

    从支出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构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C+I+G+(X-M)

    C:居民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考点 2:总供给

    含义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

    提供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

    主要因素:企业利润水平

    基本因素:价格、成本

    重要因素:企业预期

    曲线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经济体制等因素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八章

    考点 1:三因素分解法(索洛余值法)

    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GY=GA+αGL+βGK

    GY:经济增长率 ;GA:全要素生产率

    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者说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或比重,即

    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后的余值。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即 GA=GY-αGL-βGK

    考点 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

    (同步指标)

    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和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综合描述经济所处

    状态。

    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行指标

    (领先指标)

    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的指标。

    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 M2

    滞后指标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

    如: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记忆口诀】智(滞)酷(库)居民;先制古(股)惑(货),一弓(工)投射(社)

    第九章

    考点 1:失业的类型

    自愿失

    即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

    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

    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

    程中出现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具有的技能和现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

    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非自愿

    失业

    也叫需求不足型失业、周期性失业,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

    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原因:经济衰退和萧条(宏观调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考点 2:菲利普斯曲线

    含义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也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短期通货膨胀和失业间存在替代关系。

    长期不存在替代关系,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第十章

    考点 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提出者 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

    亚当• 斯密

    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

    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②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

    大卫• 李嘉图

    ①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②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

    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