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差别:各类人员的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
人们不仅关心工资水平,而且还关心工资差别,并且对后者的重视往往甚于前者。
工资差别存在必然是长期的。
工资差别从本质上讲是同劳动相联系的,只要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完全相同,工资差别就不可能消除。
工资差别的存在同市场经济中价格差别的存在一样,具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新配置资源的功能,激励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岗位向高生产率地方转移。
253.02KB
下载310.52KB
下载183.32KB
下载256.36KB
下载228.98KB
下载453.52KB
下载289.30KB
下载356.99KB
下载467.62KB
下载429.81KB
下载386.89KB
下载380.02KB
下载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所谓工资差别,就是各类人员在工资水平上的差异。工资差别是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概念,我们可以考查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也可以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故本题选A。
(一)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指雇主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实际工资:指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量。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二)确定工资水平的实际因素
1、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所需的生活费用:首先要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2、同工同酬原则:处在不同行业、部门,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性别的劳动者之间,对于完成同等价值工作,应获得同样的工资。
3、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在竞争性经济中,如果产品需要是稳定的,那么决定一个部门或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该部门或企业的生产率。
(三)工资水平与生产率和企业规模的关系
1、工资水平与生产率的关系
(1)高工资,可以吸引优秀的员工,创造较高的生产率;
(2)高工资,使员工公平感增强,更愿意付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2、工资水平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企业,员工工资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的速度也快得多。
(一)工资差别概念的界定
工资差别:各类人员的工资在水平上的差异。
人们不仅关心工资水平,而且还关心工资差别,并且对后者的重视往往甚于前者。
工资差别存在必然是长期的。
工资差别从本质上讲是同劳动相联系的,只要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完全相同,工资差别就不可能消除。
工资差别的存在同市场经济中价格差别的存在一样,具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新配置资源的功能,激励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岗位向高生产率地方转移。
(二)不同产业部门间的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1、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越高,工资水平越高,第一个因素。
2、技术经济的特点:规模大、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产业部门,人均工资水平就高。
3、发展阶段:兴盛阶段,工资增长速度快;衰退阶段,工资增长速度就慢。
4、工会化程度:工会化程度越高,工会在同雇主进行工资谈判时要求雇主提高工资的力量也就越大。
5、地理位置: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理区域是形成产业工资差别的因素
(三)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1)不同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上的差别。
(2)不同职业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3)不同职业具备从业能力的难易程度有差别。
(4)不同职业所具有的社会安全程度和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5)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所承担的责任程度是有差别的。
1、补偿性工资差别:指知识、技能没有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为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亚当斯密认为引起职业间工资差别的五个原因中有四个属于因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从业时的不愉快程度,职业稳定与保障程度,责任大小程度。
2、竞争性工资差别(技能型工资差别):指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充分流动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劳动者质的差别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在外部环境条件和机会一致的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这种工资差别归结于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在质上的差异,高质量的劳动力通常有高的劳动效率,从而工资也较高。
3、垄断性工资差别:主要原因是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或者非自然力量的限制。
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制度原因(城乡隔离政策),归结为市场发育不全和市场失败。
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租金性工资收入):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由于其质量上的特征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从而本职业保持垄断,获得收入。
(一)不同群体间的工资性报酬差别与歧视
男性和女性工资性报酬差别形成的原因:
(1)年龄和受教育程度
(2)职业
(3)工时和工作经验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界定及其分类
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仅仅因为所属的人口群体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
劳动力市场歧视分为:
1、工资歧视: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性的差别(女性低于男性)。
2、职业歧视: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将其中某一类或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那些低工资的职业中。
(三)关于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的市场歧视理论
1、个人歧视:实际上是指雇主、客户或者员工当中至少有一方是对员工存在有偏见的,进而言之,他们具有不与某一特定人口群体中的人打交道的偏好。
(1)雇主歧视:雇主很可能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员工产生歧视。
(2)客户歧视:在有些情况下,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种类型的劳动者来为自己提供服务,这就迫使雇主不得不根据自己希望服务的客户的偏好来雇佣员工。
(3)员工歧视:在某些情况下,某种类型的员工可能希望刻意避开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属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的同事。
2、统计性歧视
与雇主的招募和甄选过程有关。
在雇佣员工过程中,雇主通常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获得有关求职者的信息,然而,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不可能去获得所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利用历史经验来判断应聘者。
3、非竞争性歧视:指劳动力市场处于非竞争状态下产生的歧视。
如果企业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就可以控制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样,这些企业就同时存在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指雇主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实际工资:指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量。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1、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所需的生活费用:首先要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2、同工同酬原则:处在不同行业、部门,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性别的劳动者之间,对于完成同等价值工作,应获得同样的工资。
3、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在竞争性经济中,如果产品需要是稳定的,那么决定一个部门或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该部门或企业的生产率。
1、工资水平与生产率的关系
(1)高工资,可以吸引优秀的员工,创造较高的生产率;
(2)高工资,使员工公平感增强,更愿意付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2、工资水平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企业,员工工资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的速度也快得多。
1、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越高,工资水平越高,第一个因素。
2、技术经济的特点:规模大、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产业部门,人均工资水平就高。
3、发展阶段:兴盛阶段,工资增长速度快;衰退阶段,工资增长速度就慢。
4、工会化程度:工会化程度越高,工会在同雇主进行工资谈判时要求雇主提高工资的力量也就越大。
5、地理位置: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理区域是形成产业工资差别的因素
(1)不同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上的差别。
(2)不同职业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3)不同职业具备从业能力的难易程度有差别。
(4)不同职业所具有的社会安全程度和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5)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所承担的责任程度是有差别的。
1、补偿性工资差别:指知识、技能没有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为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亚当斯密认为引起职业间工资差别的五个原因中有四个属于因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从业时的不愉快程度,职业稳定与保障程度,责任大小程度。
2、竞争性工资差别(技能型工资差别):指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充分流动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劳动者质的差别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在外部环境条件和机会一致的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这种工资差别归结于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在质上的差异,高质量的劳动力通常有高的劳动效率,从而工资也较高。
3、垄断性工资差别:主要原因是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或者非自然力量的限制。
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制度原因(城乡隔离政策),归结为市场发育不全和市场失败。
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租金性工资收入):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由于其质量上的特征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从而本职业保持垄断,获得收入。
男性和女性工资性报酬差别形成的原因:
(1)年龄和受教育程度
(2)职业
(3)工时和工作经验
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仅仅因为所属的人口群体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
劳动力市场歧视分为:
1、工资歧视: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性的差别(女性低于男性)。
2、职业歧视: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将其中某一类或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那些低工资的职业中。
1、个人歧视:实际上是指雇主、客户或者员工当中至少有一方是对员工存在有偏见的,进而言之,他们具有不与某一特定人口群体中的人打交道的偏好。
(1)雇主歧视:雇主很可能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员工产生歧视。
(2)客户歧视:在有些情况下,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种类型的劳动者来为自己提供服务,这就迫使雇主不得不根据自己希望服务的客户的偏好来雇佣员工。
(3)员工歧视:在某些情况下,某种类型的员工可能希望刻意避开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属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的同事。
2、统计性歧视
与雇主的招募和甄选过程有关。
在雇佣员工过程中,雇主通常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获得有关求职者的信息,然而,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不可能去获得所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利用历史经验来判断应聘者。
3、非竞争性歧视:指劳动力市场处于非竞争状态下产生的歧视。
如果企业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就可以控制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样,这些企业就同时存在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槐俊升
应试性强,讲的细,效果好
主讲:中级金融,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师大神级培训讲师,学员口中YYDS的经济师老师,母题班研究者,培训经验十余年
免费听
葛广宇
记忆魔术师
主讲: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副教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在读、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擅长以案例、关键词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关联考点考点,讲解细致,适合零基础考生,学员称其为“记忆魔术师”。
免费听
郑伟
经济学男神
主讲:中级工商管理,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双语经济学教师。本人学识渊博,底蕴深厚。课堂富有激情,能带动学员学习思维,幽默风趣的大叔型魅力男神。
免费听
王鑫鑫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主讲: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山东大学MBA,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免费听
徐雨光
授课专业,易理解,举例形象
主讲:初级个人理财,中级金融
美国经济学硕士。任职于某高校金融系,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财,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厚,对热点考点把握准确,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免费听
陈肖
主讲: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就职于500强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