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专升本 > 语文 > 语文真题

2022年江苏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23-02-08 11:58:30

以下试题为考生回忆版,仅供大家参考

2022年江苏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标号涂黑)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继续、持续、连续的用法,考察选词填空。

继续:承继,嗣续;与某- 一事有连续关系的另一事。

持续:延续,继续;无间隔,连续不断。

连续: (动)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不断。

3.找错字。

4.语义明确。

5.古诗词对应的作者。

6.文意的概述。

7.沈从文的边城写的地方在哪儿--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

8.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9.考察诗人与诗派的对应关系(曹植是不是建安七子:王勃是不是初唐四杰)。

10.下列哪个不是三不朽? (正确的是: 立德、立功、立言)

11.红楼梦二十多章分别在不同地方说的一句话。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请在答题卡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非选择题4小题,共18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现代文阅读

“天下文章,莫大于是"

庄锡华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因堂说人,由远而近、纵论古今,文章虽有褒贬,却含着满满的善意,获人称赏,说是“天下文章,莫大于是”,引起我的共鸣。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金圣叹深谙其中三味,说:“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千年经营点审,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 -书。”在金氏眼里文章就是一-坛陈年老酒,酿久了才能有香洌的口感。一般人读书,如金氏所说,多属“混账过去",“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趁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 (见金批《水浒》读书人“混账过去”,领会不了文章精华,确是不该。但写文章的人,未能在金氏提到的这些关键处下功夫,文意未作提纯,表达不清不楚,下笔不能自休, 不就是一堆骚扰人的文字垃圾吗?文章未得厚待,我看作者要多负一份责任。

评说文章自然要讲优劣,好的文章可以分成两类,-类写得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类挖掘深,能够给人知性的启迪。“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 -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 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闻- -多:《唐诗札记》)学理文章写得诗一-般动人,知音可寻,又何须孤芳自赏?文章阐发学理,明心见性,也不能只知抽象说教、行文晦涩为难读者。鲁迅的《亿刘半农君》悼亡之外包含对两位大人物的评鹭。与人争辩不免有戾气,何况鲁迅论及的又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名人。作者绕了好大的弯子,以“武库"说事,含着笑谑描画了一座防人甚严、讳莫如深的武库,门禁森严,-搜寻,闭锁的大门上还贴着- - 张此地无银的“小纸条”,明告屋中绝无伤人的利器,画面滑稽,巧妙地曝光了人物难以测度的城府。幽默柔化了批评,当事人即有不满也不便有激烈的反应。周作人《蠕范》明说动物,暗讽人性,调侃中含着对世道的批判。文中“站直了之后增加了伶俐却损失了健全”“遏塞本性的发露,却耽溺于变态的嗜欲",嗓门不高、内涵极度文化的言辞中包含了无量的讽刺,可供回味的信息特别丰厚。“交尾期固然要闹上--场”这类俏皮话在文章中频频现身,插科打诨,读后想笑,但想到周作人说的正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便又会浮起阵阵苦味,倒逼读者超越欣赏性阅读的层次,对自己尚未脱离动物本能的行为做认真的反思。

写文章要有点才气,但态度似更关键。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谈及作文经验时说:“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卓然大家,作文的态度临深履薄,一.般作者不是更应有认真的投入?写文章是有感而发,但能不能发出曼妙的声音,贡献动人的乐章,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与作者的写作态度、掌握技能的程度极有关系。张爱玲- -生 可议处较多,但她以写作为业,执笔必赴之全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寓生活记趣》叙事另类,视角十分独特。公寓中的水管经过了拟人化的处理,不仅“多心”,还会耍娇(发脾气)。热水龙头发出“空洞而凄怆的轰隆轰隆声",张说这与香港沦陷时日军投弹轰炸的恐怖情景颇为相似。更使人胆寒的是,作者认定这声音来自“九泉之下”。在骇异、惊悚的瞬间,称热水管多心、发脾气也是一个恰当的比喻。不过惊恐过了,从水管中滴下的那“几滴黄水”,才真的让人有了无奈、无语的感觉。读这样风趣的文字,笑过之后,必会对作者艰窘的处境子以同情的表示。

写文章投入极大,但不能因此高自标持,以为有等身著作必能进凌烟高阁。“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立言不朽,口口相传,古时文人终老书斋、焚膏继晷、爬罗剔抉,所求惟是留名。大概曹丕位高权重,置放案头、供其亲阅的文章都经过了文学侍从的精心挑拣,而平时有较多过从的文士也都是引领风骚的一代才俊,出手尽是绝唱。好文章确能使洛阳纸贵,司马迁《报任安书》、诸葛亮《出师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千载而下仍时时被人提起。但立言而求不朽,也仍是“有能有不能”,并非写了文章便可如愿。欧阳修修史,需要查找文献典籍,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条列了许多勤于著书的人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然而到了去唐不远的宋代,“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因有“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的感叹。在欧阳修眼里,不只“言不可恃”,经国与传世更无从说起。诗人杜甫曾称“文章千古事”,但他也有“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的警示。黄庭坚颠沛- -生,深知读书人谋生不易,认定"文章最为儒者末事”。他生前批评许多文章尽是随时都会寂灭的寒蝉、候虫的发声(《胡宗元诗集序》),苦心孤诣写出的文章,其活性超不过一-季,实在可悲。黄庭坚诗中还有“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的感喟,诗意所指不仅“排外”(喻人),也还“攘内” (讽己),文字中满蕴作者悲凉的感受。清人郑板桥久操笔政、阅历甚深,在给兄弟郑墨的书信里,特别提到欧阳修的观点,说:“自汉以来,求书著书,汲汲每若不可及。魏、晋而下,迄于唐、宋,著书者数千家。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而抑又不然,此等书不必始皇烧,彼将自烧也。”不待人烧,彼将自烧,板桥快人快语。辛辛苦苦写书,最终炮制出来的倘若只是一-堆文化垃圾,不惟无益于人,也虚掷了作者自已极可宝贵的光阴。悖理伤道之书人人得而烧之,指望据以不朽,不啻是水中捞月。

当然,欧阳修的言不可恃也非全称判断,其中也含着区别对待的意思。但可恃之言有些什么特质,欧阳修没说,我们不妨帮着想想。古人说"有德者必有言”,“仁义之人其言蔼如”,欧阳修当日遍寻不获的文章,兴许是作者生平少有德行,发声不能服人,因而被人摒弃。古人又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讲文章应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散亡的文章也许说的只是心口不一的假话、信口雌黄的胡话,或者曲学阿世、满纸谀辞,令人厌恶而被掷去。汤显祖讲昧了良心的文章,只能“昏夜为之”,但昏夜为之岂能心安?昏夜为之的文章又怎能拿到光天化日之下?由此推想,是人品、心地影响了文运。出于对作者苦心经营的理解与同情,前人对提升文章品位也给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理、言有据、言有情,这是讲内容:神完气足、刚柔相济、浓淡得当,这是讲文风:文字俭省,提倡精短文章,教人说理不可竭尽,这是讲形式。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笔下写的应是心里想的;梁启超说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胡适强调持论要有证据,讲道理摆事实,不可有盛气凌人的霸气;周作人推崇平淡的文风,强调“立诚”。 前人股股教诲,认真付诸实践,或能给文字传世带来-线希望。

平心而论,将写文章看成”名山事业”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一种迷思,刻意为文-一多,便少了作文应有的自然而然。苏轼说自己”未尝敢有作文之意”,摒绝功利意识是值得提倡的作文境界。写文章是有感而发,不矫情,不做作,用知识和情趣与读者进行有益的沟通与交流。倘如此,则“天下文章,莫大于是”,便不会是八大家的专利。

16-18选择题,略

19.文章划线句子“文章未得厚待,我看作者要多负一份贵任”的作用。

①内容上:“厚待”二字指的是对文章所下的功夫,本句表达作者态度,认为写文章的人没有对文章进行认真负责,“在关键处下功夫”,是不负责任的事情,在内容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金氏对于写好文章要有的写作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金氏方法态度的认同,又引出了下文,作者深入探讨改如何进行书写文章。

20.能不能把最后- -段的“迷失"换成“理想"。

“迷思”一-词指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于世的十分古老的传说和故事,而传说于故事有真有假。在文中作者用“迷失”指”将文章看成'名山事业”的这个观点是自古流传,但真假有掺、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一种观点。如果将“迷失"换成“理想”二字,便失去了作者对于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的表达,成了肯定的看法,无法真切表达出作者的态度,也就无法证明作者的观点“作文不应追求刻意,应自然而然”。

(二)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第21~25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整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草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一题考字的解释:第二题考虚词:第三题考翻译)

21.实词、虚词考察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于:介词,对)

(3)数罟不入湾池。(数:密)

(4)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

22.选择题:根据“啊东凶亦然”前面的一-句话,判断梁惠王的做法。

答: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

23.孟子说了五十步笑百步,因为梁惠王认为自已比邻国尽心,让我们从文中再找出两处关于梁惠王觉得自已比邻国尽心的地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翻译: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翻译: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24.结合文章分析孟子的思想。

答: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①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③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④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唐代)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6.第五句中“悲”字的作用?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

27.领联的对仗艺术效果?

颔联两句中“晓”对“喜”名词相对,“随”对“惹”修辞拟人相对,“入”对“归”动词相对,结构整齐,对仗工整。

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

“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28.最后一联,似褒实贬,你怎么评价?

尾联,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 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四、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29.应用文:欢送词(为前去当兵的三位同学)

欢送词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欢送词的特点是①惜别性②口语性遣词造句也应注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使送别既富有情趣又自然得体。

30.大作文:

回望过去,忆伟大精神展现中国风采

立足当下,数风流人物,用文化传承中国风采

展望未来,中国青年接力中国风采

互动交流
备考群|学姐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扫一扫,加入专升本备考群

招考信息
报名|招简|成绩|分数线
备考指导
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