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4.3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9日
  二、小学生友谊的发展
  (一)友谊的含义
  友谊是以共同的爱好、互惠和分享积极的情感为显著特征的一种稳定的、有情感联系的动力关系,它是一种双向的、互赢的过程。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喜欢另一个孩子,但是单凭喜欢并不能使两个人成为朋友,因为友谊形成必须以情感的回报为基础。当年幼的儿童变得好交际,而且有一个很广泛的同伴圈子时,他们与一个或更多个伙伴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紧密的联结称为友谊。
  儿童对朋友的构成有自己的观点.儿童把喜欢他们并欣赏同样种类的游戏活动的一些人视为朋友。8~10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复杂的社会观点采择的能力,开始把心理上相似,能彼此信任、忠诚、友善、合作且对他人的感觉和需求敏感的人作为朋友。他们与朋友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相互感情的依托上,也就是说,朋友被看做是能真正理解彼此的情感,能接受彼此的弱点,并希望分享他们之间内部的思想与情感的亲密伙伴。
  (二)朋友与友谊
  在成功的友谊形成过程中同伴相互作用的目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对3~7岁儿童,同伴相互作用的目标是为了促使游戏的成功——也就是说,儿童是为了游戏而互动。8~12岁儿童,这种目标从游戏性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关心自己是否受到同性伙伴的接纳。儿童关心群体的规范.他们注意观察哪些行为导致接受和容纳,哪些导致排斥和反对。这个阶段最突出的社会化过程是“消极闲谈”,即与某人分享关于另一个儿童的消极的谈话。当这种消极闲谈进行时,参加者的反应表现为感兴趣、更多地闲谈,甚至有一种团结一致的情感。这一时期的男孩与女孩都表现出闲谈或戏弄他人的行为。闲谈常常成为一种建立群体规范的途径,它使儿童不至于攻击性太强或太粗野,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互作用。对于13~17岁儿童,重点转化为对自我的理解。突出的社会化过程是闲谈和自我开放,同时也很强调问题解决和坦诚正直。自我开放是最中心的过程。
  (三)儿童对友谊的认知
  决定儿童友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些能够清晰地沟通、享有共同的兴趣、常在一起游戏并能避免冲突的儿童更容易成为朋友。但是,朋友之问的期望和行为是随年龄而发生变化的。在学前时期,一起游戏的能力最为重要;到童年中期,同伴的接纳则占中心地位;少年期,友谊的重心是自我表露和相互理解。
  儿童在不同的同伴群体中对朋友关系都抱有某种期望。已有研究发现,儿童对朋友的期望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①报偿阶段。这一阶段大约出现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其特点是类似的期望、共同的活动以及邻近性。②规范阶段。约为四五年级,出现了与活动规则类似的价值观和态度。③亲密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六七年级,出现了自我开放、相互理解和分享的兴趣。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知心朋友”,它代表了儿童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儿童对友谊的认知是影响友谊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用开放性谈话法研究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儿童友谊认知的发展(顾援,1990),发现4~18岁儿童的友谊认知有四个发展阶段:①4~6岁是儿童友谊认知的自然发展阶段,其观点是“谁和我玩谁就好”、“我和他一块玩就是友谊”,身体上的接近不存在,“友谊”也就完结了。②7~11岁是儿童友谊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这时的友谊认知虽有了一定的社会性,但又显得机械、呆板,认为“谁要是没有朋友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时的友谊关系表现为行动上和物质上的互惠或单方面的好感、给予。③l2~16岁是儿童友谊认知发展的前社会阶段,能明确意识到朋友双方心理上的联系,认为朋友之间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与支持,能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开始持一种“双方”的观点。④l7~18岁是儿童友谊认知发展的社会阶段,这是友谊认知发展的最高水平。这时的友谊不仅是双方深层意识的分享,而且扩展到多人的默契与依赖,人际交流逐渐形成一个系统而且更加普遍化,如形成了社会的观点与法律道德上的看法。
  (四)友谊的功能
  友谊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功能:
  1.友谊为儿童提供了熟悉同伴的机会。一些儿童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同伴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
  2.友谊为儿童提供了有关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等方面的刺激信息。
  3.友谊为儿童提供了时间、资源、帮助等方面的支持。
  4.友谊为儿童提供帮助、鼓励和期望,同时也为儿童提供关于自己的能力、吸引力、价值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并有助于维持自己在同伴中的良好印象。
  5.友谊为儿童提供有关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信息,明确处于何种地位以及自己的表现是否让别人满意。
  6.友谊有助于儿童与他人发展起相互信任的、密切的、温暖的人际关系。
  案例分析
  一个八岁的男孩牛牛。他的伙伴都是同性男孩,下课后就在一起玩耍,他们可以一起打球、一起观察蚂蚁、一起恶作剧,他们只要在一起就很快乐,妈妈觉得与他一起玩的伙伴中有学习不是很出色的,就提出不许牛牛与学习不好的小伙伴在一起,每天都询问是否还在一起,而且还偷偷去学校观察,由于牛牛的冷淡,小伙伴也不再理他,牛牛开始不爱说话,对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甚至上课也出现溜号,对妈妈也表现出冷漠,牛牛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妈妈这样做,对吗?
  妈妈让牛牛失去了小伙伴,这使得牛牛没有了同伴团体,没有了社会归属感,也没有了与小伙伴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使得牛牛失去了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也失去了同伴对他的好感,觉得生活没有了乐趣,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忘记了孩子除了智力的发展,还需要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获得一定的社会技能,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伙伴,需要同伴的友谊。
  对于刚刚建立起同伴团体的儿童,应该让儿童在群体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交流感受,学习社会技能,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使得孩子既能获得肯定,也能被同伴团体接纳,使小团体的成员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获得社会性的良好发展。(来自一个家长的访谈)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