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7.2注意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5日

第二节 注 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有特性,对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注意的规律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忽略其他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有特性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注意伴随着一切心理过程的产生、发展和结束。任何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参与。注意的指向性使心理活动指向一个特定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使心理活动得以维持。所以,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能让人们在众多的客观刺激中选择主体需要的、与活动目的一致的、人们感兴趣的刺激,避开并抑制无关刺激的干扰。它充分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人究竟选择何种刺激与他的需要、情感和知识经验等有关。
  2.维持功能。注意是一种比较紧张和持续的意识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对选择的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并使之保持在头脑中。
  3.调节和监督功能。这是注意最重要和最富有意义的功能。注意的主体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调节注意对象和活动的方向,集中使心理活动能稳定地进行,防止分心。注意保证人对客观事物更清晰、更准确地认识和更精确地反映,是人们掌握知识、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各种活动中的差错和漏洞,只有在注意状态下才能被发现和纠正。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在注意状态下常常伴随着特定的行为变化,有时通过观察就可以了解个体的注意状态。一般来说,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人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当我们注意一个物体,会“注目凝视”;注意一种声音,又会“侧耳细听”;在我们专注于回忆往事、思考问题时,又常会“眼神发呆,若有所思”。当然,最明显的适应性动作就是个体能够跟随组织者的思路,配合做各种运算或操作,这也说明个体正处于积极的有意注意状态。二是无关动作停止。当人们集中注意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一些与活动本身无关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因此,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不会总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三是呼吸运动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常常是轻缓而均匀,有一定的节律。但有时在紧张状态下高度注意时常会“屏息静气”,甚至牙关紧闭,双拳紧握。
  (五)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由布鲁德本特于1958年提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通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通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布鲁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流在瓶外了。布鲁德本特认为,过滤器位于知觉之前,如图7—2a所示。这种理论有时也叫单通道理论或早期选择模型。这种过滤器模型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性注意等现象。
  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提出的衰减模型认为,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做不同程度的加工。至于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位置问题,特瑞斯曼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语义分析之前的,被称为外固过滤器;二是在语义分析之后的,被称为中枢过滤器。前一种过滤器的作用是对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衰减。她假定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项目具有不同的激活值。当输人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未受到衰减时,能够顺利激活长时记忆中有关的项目而得到识别;当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器而衰减时,由于强度减弱,常不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相应的项目,因而不能被识别。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阔值较低,因而能够被激活、被识别。因此,选择注意不仅取决于感觉信息的特征,而且取决于中枢过滤器的作用。由于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作用,人们把它称为中期选择模型,如图7—2b所示。
  
  3.晚期选择理论。晚期选择模型首先由多伊奇于1963年提出,后来由诺曼加以修订。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以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事实上,该模型假定信息到达了长时记忆,并激活其中的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这个模型强调了中枢控制过程,选择注意就是加工系统中这个控制的一部分。通过它,某些信息的编码被选择出来做进一步的系列加工。诺曼把这个机制称为“相关机制”,即对相关刺激做出反应。选择性注意就是这个控制机制用来使人集中加工特定信息的结果,是一种主动的过程。这个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因为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得到了加工;也能很好地解释特别有意义的信息易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这些项目激活阈值是很低的。这个模型假设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被中枢加工,因此不能很好地解释早期选择现象,如图7—2c所示。
  4.认知资源理论。1973年,卡尼曼提出了认知资源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完整地识别一个刺激,就需要资源。如果刺激较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可能会很快耗尽。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异刺激将得不到加工。但人可以灵活地调节认知资源的分配,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转移到重要的刺激上。资源有限模型强调对注意的控制。显然,资源有限模型可以解释许多实验结果。但是,人是根据什么原则在何时来调控注意的呢?资源有限模型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5.双重加工理论。1977年,在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重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方式有两种: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自动加工是由信息自动引发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不需要有意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控制加工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它需要意识的积极参与,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与自动加工相比较,控制加工更为主动和灵活,它可以随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资源分配的策略。控制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如滑冰)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