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8.5中学生情绪的调控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5日

第五节 中学生情绪的调控

  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尤其表现在情绪上,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反应的强度也相对较大。中学生的情绪关系着他们生理的发育、心理韵健康成长以及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一、中学生的情绪障碍
  (一)焦虑

  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焦虑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异常情绪。首先,由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却未获得他人(父母、老师、同学)应有的承认或尊重而产生的焦虑;其次,上中学后,课程增加,学习时间延长,有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成绩逐渐下降,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继续完成学业,陷入一种焦虑状态中。在学习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和普遍的是考试焦虑,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另外,在生理上,有不少中学生因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而产生焦虑。中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有的女生为月经感到焦虑,有的男生对遗精产生焦虑。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手淫行为产生焦虑,担心其伤害身体,认为它不仅有损健康,而且也是“不正常”或“不道德”的行为等。
  (二)易怒
  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客观上讲,愤怒对人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从生理角度说,愤怒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溃疡、失眠等疾病;从心理角度而言,愤怒会破坏人际关系,阻碍情感交流,使人内疚、情绪低沉。
  中学生易怒首先与自身的气质类型有一定关系。属于胆汁质的人比其他气质类型的人更容易急躁,更爱发脾气。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属于胆汁质的人都会成为性情易怒的人,还与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所受的教育有关,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理中不良性格特征的表现;其次,挫折也是引起脾气易怒的原因之一。由于学习上受到挫折,学生往往想要发泄,因此稍受刺激便借机发泄,压抑的敌意也是脾气易怒的原因之一。另外,有些人爱发脾气与缺乏涵养、虚荣心过强有密切联系。年轻人由于涉世不深,生活的知识与经验不足,认识不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一浅显的道理,只知爱惜自己的“脸面”,满足虚荣心,不惜伤害朋友和同学之间的感情,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而事后又常为得罪和失去朋友和同学的友情而后悔。
  (三)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在认识上表现出自负性的自我评价;在动机上表现出对各种事物缺乏兴趣,依赖性增强;在躯体上还可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食欲下降、失眠等。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青少年学生抑郁的产生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消极的生活事件(或应激源)。这些事件一般指青少年学生失去了爱、安全、自我认同或者自我价值的重要来源,如亲人去世、家庭解体、学业失败、工作受挫等。另一个原因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特质。它是一个易感因素,影响着一个应激事件所带来的伤害的大小,即当一个容易抑郁的人经历了一个消极生活事件时,他的抑郁反应就产生了。这种抑郁反应的特征是无望感和无价值感,即当人们认为自己或者他人不能给予他们希望的结果,或者使他们避免消极的结果时会感到无望,无望引起沮丧和退缩。这是抑郁的两个方面。
  (四)恐惧
  恐惧是指具有病理性特点的恐惧,即对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感到恐惧。它是对某一类特定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紧张的、难以克服的恐惧情绪。恐惧症患者虽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不合理,但由于难以自我控制而极力回避引起恐惧的情境或事物,而并非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克服自身的毛病,从而导致严重的情绪障碍和退缩行为,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在中学生中,最为常见的恐惧症是社交恐惧。这是一种在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极度紧张、畏惧的情绪反应。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一方面自尊心过于强烈,另一方面自信心又严重不足,生怕自己不如人家,希望和他人交往,又怕被拒绝或抛弃。有缺陷或有缺点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感,害怕别人知道,被人厌恶,因而总想躲避他人,害怕见人及与他人交往。有的中学生则过于注意自己,非常介意自己在现实中的某些无关紧要的失败,对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或评价自己,自己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之类的问题十分敏感,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失败、缺点,因而也害怕见人等。害怕程度轻者会感到浑身无力,心中忐忑不安,口笨舌拙,手足无措;严重者则冷汗淋漓,毛骨悚然,呼吸停滞,面色苍白,乃至瘫倒在地。
  (五)孤独
  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由于孤独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孤独多见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有时还常为孤独和空虚所困扰。严重的孤独感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更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厌世轻生的心理及行为。
  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独立意识的增长而产生的。由于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不愿接受他人意见,不愿与他人交流,从而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的自尊心逐渐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少年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青少年期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孤独感。
  (六)烦恼
  烦恼是中学生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烦躁,感觉孤独寂寞;多愁善感,不知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矛盾增多;在与同伴的交往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烦恼,即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当中应有的地位,担心不被同伴接受;常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将来升入何种学校而担忧等。
  中学生烦恼的增多,与他们生理和心理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的急剧变化,尤其是性意识的萌发,使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心体验;生理需要又经常受到舆论和道德的约束,许多欲望不得不受到压抑,使之处于莫名其妙的烦躁与不安之中。另外,青春期又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涨时期,青少年十分关注自我,包括自身的长相、能力水平、人际关系等,他们十分在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在同伴中的地位,如果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十分烦恼。除此之外,考试、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也使中学生处于极度的矛盾当中,他们很难摆脱这些烦扰。
  (七)挫折感
  中学生常常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为了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挫折一般是指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失败和逆境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在中学阶段表现较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首先,主客观矛盾是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观方面是指中学生的自我需求,客观方面则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其次,人格不完善也是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学生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的角度看,他们人格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青少年这种不完善的人格易孕育挫折心理。
  (八)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不良心理现象。厌学情绪在中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去学校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课;即使是到学校上课也不愿意听课,往往是走神、睡觉,甚至是捣乱;他们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如强迫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焦躁的情绪出现或言行出现对抗及无所谓态度。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是顶撞、打骂老师、逃学和离家出走。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就形成了持久的厌学情绪。另外,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