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3

来源:233网校 2012年6月29日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由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可知C正确。
2.C【解析】教学活动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4.A【解析】儿童的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5.A【解析】题干是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
6.C【解析】德育目标既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它贯穿于小学德育活动的始终,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7.A【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8.A【解析】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9.D【解析】课程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去影响学生,就必须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10.A【解析】社会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第二层次。
11.B【解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其学习的根本特点是间接性。
12.C【解析】表象在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3.C【解析】《孟子•滕文公上》说:“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14.B【解桥】桑代克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15.C【解析】人的一生中有两次快速生长期,一是婴儿期,二是少年期,其他时期都相对平稳,童年期也相对稳定与平衡。
16.D【解析】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思维还不够深刻,所以他们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17.C【解析】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教学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18.B【解析】题干是对替代强化的解释。
19.D【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其中评价是第三个层次。
20.B【解析】题干是对社会性认知的解释。
21.C【解析】教学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
22.D【解析】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反映了一个人的认识与修养水平。
23.C【解析】皮亚杰认为十岁以后,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进入自律道德阶段。
2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规律中的遗忘规律。
25.C【解析】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26.D【解析】人身心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27.C【解析】题干是对区分度的解释。
28.D【解析】利用表格是为了理清关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是一种组织策略。
29.B【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现代教育的特征是科技教育。
30.D【解析】由教育发展史可知,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英国的学制改革内容。

二、简答题
1.(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最后,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3.先进生的心理特点是: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应采取的教育措施:(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4.(1)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2)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3)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4)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5.(1)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4)反映——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三、材料分析题
1.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主要是用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知识使学生理解。
(2)谈话法: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己获得知识。
(3)直观性原则:直接将学习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
(4)启发性原则: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让学生成对回到座位,用实际生活事例使学生学习。
(6)量力性原则: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奖励活动感兴趣这一实际,用简单的人物数字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2.分快慢班的做法违背教育公平原则。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快班,侵犯了部分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慢班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遭到不平等对待而自暴自弃,快班的部分学生照样会因为找不到原有的优势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人的素质是复杂而多元的,仅仅凭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据此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根本不符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真正精神,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也不会因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种以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分快慢班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试题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冲刺专题

10套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