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中学教育学真题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

来源:233网校 2015年1月22日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A5.B6.B7.A8.B9.C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DE3.AE4.ABC5.ACE6.BCDE7.ABCDE8.ABE9.ACDE10.ABCDE
三、填空题
1.学习与行动2.《新教育大纲》3.教育的社会起源论4.国民教育5.主观能动性6.归宿7.京师同文馆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9.教师职业许可10.质置要求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之服务。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为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参考答案】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167
3.1参考答案】
(1)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科学人文性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与人文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
(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
(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
(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强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意味着课程权力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样化。
4.【参考答案】
我国中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特点是(1)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
(2)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3)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4)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
学校教育与一般环境的自发的、偶然的、零星的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工作。因此,它在促使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使之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技能,形成比较完善的阶级意识与世界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教育的影响既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又能培养个性品质。形成一定的品德和世界观。
(2)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
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掌握了教学内容,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方法.可以按照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在人的发展中能起主导作用。
(3)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例如,教育可以按照一定的需要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控制,加以取舍,撷取其中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符合发展的因素。
(4)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这一切都为促进人们多方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测验、检查等方式,发现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不足、缺陷或偏差,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弥补学生在发展方面的不足。
2.【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因此.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词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调节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顺序进行。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是统一和谐的发展。
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通情不搭理、搭理不通情、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由不平衡发展为平衡,然后打破平衡,通过培养教育再达到新的平衡。
由于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不平衡性.因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惰、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I)谢老师运用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做了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谢老师还运用了直观性原则。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3)谢老师采用了讨论法教学。谢老师知道学生分小组围绕聚落这个主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
(4)谢老师在教学中还采用了演示法。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相关的感性认识,说明和认证了新知识。
2.【参考答案】
(1)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之——示范者角色.每天张老师带头到操场打扫卫生.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2)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示范性。张老师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3)张老师也运用了榜样教育法。他以自身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是活生生的根植于受教育者的当下生活,而且也体现了德福——致的价值观念——劳动使我们快乐。
(4)根据学生活泼向上的特点也运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历年真题: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中小学)

试题推荐: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冲刺必做!!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8年培训经验,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