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2025年注安技术科目时,“安全人机工程”这一考点需掌握人的特性、机械的特性、人与机械特性的比较、人机系统和人机作业环境等内容。
2025年注安技术考点: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人的特性★★★★
(一)人的生理特性
1.人体供能与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I=10·T·M·S·W
其中,T-劳动时间率;M-能量代谢率;S-性别系数;W-劳动方式系数
(2)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不要求计算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体力劳动强度按大小分为4级。(注意临界值)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 劳动强度 |
Ⅰ | I≤15 | 轻 |
Ⅱ | 15<I≤20 | 中 |
Ⅲ | 20<I≤25 | 重 |
Ⅳ | I>25 | 过重 |
Ⅰ(轻劳动) |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 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轻度作业) |
Ⅱ(中等劳动) | 手和臂持续工作(如锯木头等);(手臂、腿和躯干的持续往复作业) 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 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摘水果等) |
Ⅲ(重劳动) |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抛或凿硬木、割草、挖掘)(带负荷作业) |
Ⅳ(极重劳动) |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大强度作业) |
2.疲劳
1)疲劳的定义
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的懒惰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得到休息。
2)疲劳产生的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如作业时间过久、强度过大、速度过快、体位欠佳等;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设计不良。如控制器、显示器不适合于人的心理及生理要求;工作环境很差。如照明欠佳,噪声太强,振动、高温、高湿以及空气污染等。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熟练程度、操作技巧、身体素质及对工作的适应性,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以及劳动情绪等。
二、机械的特性★
(一)信息接收
对于信息接收,机器在接受物理因素时,其检测度量的范围非常广,能够正确地检测电磁波等人无法检测的量。
(二)信息处理
按预先编程,可快速、准确地工作。
能连续进行超精密的重复操作和按程序的大量常规操作,可靠性较高;对处理液体、气体和粉状体等比人优越,但处理柔软物体不如人;图形识别能力弱。
(三)信息的交流与输出
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能够输出极大的和极小的功率,但在作精细的调整方面,多数情况下不如人手,难做精细的调整;
(四)学习与归纳能力
学习能力较差,灵活性也较差,只能理解特定的事物,决策方式只能通过预先编程来确定。
(五)可靠性和适应性
可连续、稳定、长期地运转,但需要适当地进行维修和保养;机器可进行单调的重复性作业;可靠性与成本有关,但对意外事件则无能为力。
(六)环境适应性
能非常好地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可在具有放射性、有毒气体、粉尘、噪声、黑暗、强风暴雨等恶劣的环境、甚至危险的环境下可靠地工作。
(七)成本
一次性投资可能过高,包括购置费、运转和保养维修费;但是在寿命期限内的运行成本较人工成本要低。
三、人与机械特性的比较★★★★
(一)人优于机器的功能
(1)在感知方面,人的某些感官的感受能力比起机器来要优越。
(2)人能够运用多种通道接收信息。
(3)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采取灵活的程序和策略处理问题。机器应付偶然事件的程序则非常复杂,均需要预先设定,任何高度复杂的自动系统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4)能长期大量储存信息并能综合利用记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5)人具有总结和利用经验,改进工作的能力。机器无论多么复杂,只能按照人预先编排好的程序进行工作。
(6)能进行归纳、推理,归纳出结论,形成概念,并能创造、发明。
(7)人的最重要特点是有感情、意识和个性,具有能动性。
决策、监督和管理—脑力劳动为主
(二)机器优于人的功能
(1)机器能平稳而准确地输出巨大的动力。
(2)机器的动作速度极快,信息传递、加工和反应的速度也极快。
(3)机器运行的精度高,产生的误差随机器精度提高而减小。人的操作精度远不如机器,对刺激的感受也有限,但对操作精度的调整方面优于机械。
(4)机器的稳定性好,做重复性工作而不存在疲劳和单调等问题。
(5)机器对特定信息的感受和反应能力一般比人高。
(6)机器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且可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准确度。
(7)机器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四、人机系统和人机作业环境★★★★
(一)人机系统
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人机系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机界面。
人的功能:信息加工—做出反应;
机器功能:控制装置一机器运转一显示装置。
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之间存在着信息回路;系统正常工作,取决于信息传递过程能否有效进行。
2.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三种。
系统类型 | 人机关系 | 机械 | 人 | 安全性 |
人工操作系统 半自动化系统 | 人机共体 机为主体 | 动力源 | 操作者、控制者 | 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 机器的本质安全性 人为失误状况 |
自动化系统 | 机为主体 | 闭环系统 | 监视者和管理者 | 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冗余系统 人处于低负荷时的应急反应 |
(二)人机作业环境★★★★
2.色彩环境
1)色彩对人的影响
色彩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色彩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视觉疲劳的影响。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红色色调会使人的各种器官机能兴奋和不稳定,有促使血压升高及脉搏加快的作用;而蓝色、绿色等色调则会抑制各种器官的兴奋并使机能稳定,可起到一定的降低血压及减缓脉搏的作用。
经典习题
劳动强度是以作业过程中的能消耗、氧耗、心率、直肠温度、排汗率或相对代谢率等指标分级的,我国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依据是( )。
A.接触时间和湿球黑球温度
B.接触时间和湿球温度
C.接触时间率和湿球黑球温度
D.接触时间率和湿球温度
WBGT 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接触时间率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人机作业环境包括照明环境、声环境、色彩环境、气候环境等,环境中色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视觉疲劳,下列作业环境存在的色彩中,最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是( )。
A.红色、橙色
B.蓝色、紫色
C.黄色、绿色
D.绿色、蓝色
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想刷更多注安考试试题?233网校APP提供注册安全工程师章节习题、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每日一练、模考大赛、答题闯关等刷题功能,大家可通过刷题,加深巩固,掌握要点,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进入下载APP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