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注册安全工程师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注册安全工程师
授课老师:赵春晓
所属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四章 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所属版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介绍

一、职业病危害分类
1.按来源分

2.按有关规定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①粉尘;
②化学因素 ;
③物理因素;
④放射性因素 ;
⑤生物因素 ;
⑥其他因素。
二、职业病种类与预防
1.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

2.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方针与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
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7 11:46:1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考点试题

单选题 1.赵先生是一位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长期与牛羊密切接触。在一次例行的牲畜检疫中,赵先生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不久之后,赵先生开始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时高时低,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他感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尤其是腰部和背部。此外,他还出现了多汗的情况,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大量出汗。赵某所得的职业病最可能是( )。
A . 炭疽病
B . 森林脑炎
C . 布鲁氏菌病
D . 热射病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羊、牛、猪为主,主要由病畜传染;
因此病畜是皮毛加工等类型企业中职业性感染此病的主要途径。
发热是布鲁氏杆菌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有多发性神经炎,多见于大神经,以坐骨神经最为多见。
故本题C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BD错误。

单选题 2.机械制造工业生产中,加热金属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铸造工、锻造工、焊接工等工种可接触到红外线辐射,长期接触红外线辐射可引起的职业病是(  )。
A . 皮肤癌
B . 白内障
C . 慢性外照射放射病
D . 电光性眼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其原因是红外线可致晶状体损伤。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故本题应选择B选项。

单选题 3.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化学有毒物质,可能导致从业人员患职业病,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下列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
A . 臭氧
B . 木粉尘
C . 紫外线
D . γ射线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木粉尘属于粉尘,紫外线属于物理因素,射线属于放射性因素。

多选题 4.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称为确认致癌物,如苯、沥青、炼焦油、甲醛、石棉等。其中甲醛的致癌部位是( ) 。
A . 鼻咽
B . 鼻窦
C . 鼻腔
D .
E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依据上表:选项AB正确,选项CDE错误。

单选题 5.发生在潜水作业后,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的职业病是()。
A . 中暑
B . 急性减压病
C . 高原肺水肿
D . 高原脑水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减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灼热感、紫绀、大理石样斑纹;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眩晕、失明、听力减退等。
故本题B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CD说法错误。

大咖讲解: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赵春晓
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建造师
233网校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独家签约网课老师。某“双一流、211”高校副研究员、硕导,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造价师。
查看老师课程
安勇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211重点高校安全管理专业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安全工程),在大型国企担任安全管理岗位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深入了解各种行业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查看老师课程
江慧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职业病危害评价

一、评价的主要方法:检查表法 、类比法、定量法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生产运行中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高频

职业病危害控制

职业病危害控制主要是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浓度、强度等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者降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病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保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
1、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 ,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 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
2、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经工程技术治理后仍然不能达到限值要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避免其对劳动者造成健康损害,则需要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应选用合适的防尘、防毒或者防噪声等的个体防护用品。
3、组织管理等措施
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加强组织与管理也是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章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有关要素的良好与有效运行,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实现生产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
 

高频

粉尘与尘肺

(1)粉尘与尘肺

生产性粉尘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

(2)生产性粉尘来源

①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

②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③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形成微粒直径多在0.5μm以下,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

(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①无机性粉尘

矿物性粉尘,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

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铅、锰等。

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②有机性粉尘

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

动物性粉尘,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

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③混合性粉尘

各种粉尘混合存在。

(4)生产性粉尘按病理性质划分

类别
举例
举例
全身中毒性 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局部刺激性 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变态反应性 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光感应性 沥青粉尘。
感染性 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致癌性 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尘肺 煤尘、矽尘、矽酸盐尘
高频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

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高度危害和极度危害四个级别。

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局部刺激和腐蚀、中毒。

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吸入、经皮吸收、食入。

职业中毒的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高频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3.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

①噪声可归纳以下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②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2)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收割机等。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4类: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
使用锤打工具作业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
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 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
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 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衣业
机械作业
汽车、火车、收割机等驾驶员,手臂长时间把持操作把手,亦存在手臂振动。

 

(3)电磁辐射

(4)异常气象条件

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与气压等。

引起职业病:(1)中暑。高温作业环境。(2)减压病。潜水作业。(3)高原病。高原低氧环境。

高频

职业性致癌因素

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等所致的肿瘤,列入职业病名单。

高频

生物因素

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