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并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识别与评估:首先,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这通常包括对设备、工艺、操作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分级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例如,对于高风险项目,可能需要增加安全投入、加强监控和培训等。
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风险管控中的职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技术与管理措施:采取技术手段(如安装监测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和管理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安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定期检查与改进: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案例应用:某制造企业在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时,首先对全厂的生产设备和作业环境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三级:一级为高风险,二级为中风险,三级为低风险。针对高风险项目,企业增加了安全投入,安装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同时,企业还加强了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了解并掌握应对各类风险的方法。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通过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企业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从而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考点:关于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
1、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向主要负责人报告,但不需要向员工通报
C.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主要负责人到员工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D.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工大会进行“双报告”
2、某化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C.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某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多处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事故隐患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B.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C.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
D.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E.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