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制度:
制定详细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
确保制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经过企业内部审核批准。
隐患排查:
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等。
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传感器监测等,提高隐患排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鼓励员工参与隐患排查,设立隐患报告奖励机制,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隐患治理: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明确治理的责任人和时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落实必要的资金和物资,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录与通报:
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隐患治理工作的落实到位。
案例应用:某机械制造企业在一次安全检查中发现多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生产安全,该企业立即启动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
建立制度:制定了详细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隐患排查:成立了专门的隐患排查小组,定期对全厂设备进行检查,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进行检测。
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了分类分级,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例如,对于设备老化的问题,安排了专业维修团队进行更换和维修。
记录与通报: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记录在案,并通过职工大会向全体员工通报了治理进展。
监督检查:建立了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该企业不仅成功消除了多处安全隐患,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治理完成后,企业还将治理情况上报给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并通过职工大会向全体员工通报了治理结果,确保隐患治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通过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科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考点:关于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
1、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向主要负责人报告,但不需要向员工通报
C.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主要负责人到员工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D.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工大会进行“双报告”
2、某化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C.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某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多处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事故隐患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B.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C.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
D.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E.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