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效力
①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遗赠>法定继承
②遗赠扶养协议:扶养人承担继承人的生养死葬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
(2)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
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受赠人有此行为,丧失受遗赠权】
②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③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④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⑤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继承人有上述第③项至第⑤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本题题干给出的要素综合考虑分析如下,
(1)遗嘱可以排除法定继承人,但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韩乙已经成年并有生活能力,因此遗嘱有效,排除她的继承权是允许的。韩乙有权要求分割遗产,只是题干中,遗产未被继承的部分,韩乙有权利要求分割,A错误。
(2)遗赠方面: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表示接受,否则视为放弃。题目中,韩乙询问韩甲和韩丁意见,两人未出声。如果韩丁未在60日内表示接受存款遗赠,则视为放弃,遗嘱中的存款转为法定继承,此时韩乙可以分割这部分。但题目中韩乙是在三个月后提出,超过60天,如果韩丁未接受,则存款按法定继承分配,韩乙可以请求分割存款。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当继承开始后,遵循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原则,即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若无以上协议,则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财产。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为遗产。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随着人们财富积累的增加,财富分布范围或形式更广、更多样化,遗产形式除现金、银行存款和房产外,还有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投资,以及企业股权等。
牲畜和家禽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明确被《继承法》第三条列举为遗产范围,A正确;图书资料在《继承法》第三条中被明确列为遗产,属于个人合法财产,符合遗产的“财产性”和“合法性”特征,B正确;退休金和合法属于公民的“收入”范畴,是自然人生前的合法财产,符合《继承法》第三条中“公民的收入”及《民法典》概括性规定,C和E正确。
专利权中的非财产权利(如署名权、修改权等)属于人身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仅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如专利使用费、转让收益等)可继承,D错误。
(1)法定继承的解释及特征
解释 |
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以外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将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 |
特征 |
①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 ②法定继承中法定继承人是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而确定的,法定继承是以身份关系为基础的。 ③法定继承中有关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的规定具有强行性。 |
(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位
特征 |
①法定性;②强行性;③排他性;④限定性。 |
顺位 |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3)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代位继承 |
①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②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构成条件: ①存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宣告死亡应以人民法院的确定判决宣告的时间为死亡时间。 ②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 |
||
转继承 |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
||
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 |
|
代位继承 |
转继承 |
性质不同 |
具有替补继承性质 |
具有代位继承性质 |
|
发生的时间和条件 |
在享有继承权的被代位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前死亡的情形下发生。并且只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才会发生。 |
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 |
|
主体不同 |
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
被转继承人死亡时生存的所有法定继承人 |
|
适用的范围 |
只能在法定继承 |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
(4)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①《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②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③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④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⑤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1)遗嘱继承特征
①发生遗嘱继承的法律事实构成包括两个方面,即被继承人的死亡和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
②遗嘱直接体现了被继承人的意愿。
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二十八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④遗嘱是于遗嘱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⑤在遗嘱继承中,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⑥遗嘱虽然是单方法律行为,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二十六条,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认定该部分遗嘱无效。
⑦遗嘱是须法律规定作出的民事行为。
(2)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①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
②遗嘱中指定的遗嘱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具有继承资格。被继承人设立遗嘱并不必然地发生遗嘱继承。如果遗嘱所指定的继承人放弃继承,遗产则须按照法定继承来办理。
(1)遗产管理人制度
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
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2)遗产处理的注意事项
①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②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③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④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⑤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的,由法定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以所得遗产清偿。
继承公证是指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的申请,依法证明公民具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活动。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赵聪
AFP持证人,经济师
主讲: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中级个人理财
原某985高校金融讲师,CFP持证人, 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泰证券、中国邮政集团等多家机构特聘内训讲师。
免费听
李泽瑞
金融培训高级讲师
主讲: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证券分析师),初级个人贷款,中级个人贷款,期货投资分析
经济学硕士、金融培训高级讲师,李泽瑞老师从事金融类考证培训,教学经验丰富,出口成“段子”,是一个让学员欲罢不能的很有个人风格的老师,江湖学员称被讲课耽误的“德云社”编外弟子。
免费听
孙婧
外汇分析师
主讲:期货法律法规,投资银行业务(保荐代表人),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中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曾就职于多家大型证券、期货公司,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培训经验,外汇分析师,大学生金融交易大赛评委,同时拥有金融类多个从业资格。
免费听
徐雨光
授课专业,易理解,举例形象
主讲:初级个人理财,中级金融
美国经济学硕士。任职于某高校金融系,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财,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厚,对热点考点把握准确,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免费听
李楠
多家银行内训讲师
主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中级银行管理,初级银行管理,上岗实训
233网校签约网课老师,专业从事AFP/CFP、银行从业、基金从业、中级经济师、银行校园招聘等课程的研究和授课,曾在四大行及华夏银行、天津银行、渤海银行等机进行金融类培训工作。
免费听
王玉婷
授课风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深受学员喜爱!
主讲:初级公司信贷,中级公司信贷
经济学硕士,从事金融培训工作,曾多次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授课,教学经验丰富,培训学员众多。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讲义-2025银行从业-初级个人理财-50道原题预测,考前必刷!
已下载:2690 2.61MB
下载讲义-2025银行从业-初级法律法规-狙击50题原题
已下载:1296 3.17MB
下载讲义:考前狂刷 50个考场原题,刷透《中级法律法规》
已下载:557 3.17MB
下载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