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税法学习笔记

2013年注会《税法》讲义及习题:出口货物退(免)税

来源:233网校 2013年5月2日
  【重要知识点】: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第一种:“免抵退”办法,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含视同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第二种:“先征后退”办法,适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基本含义:P60
  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出口时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应予退还的进行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基本含义的公式体现: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在计算免抵退税时,考虑退税率低于征税率,需要计算不予免抵退税的金额,从进项税中剔除出去,转入出口产品的销售成本中(与所得税一章衔接),因此,免抵退税计算实际上涉及免、剔、抵、退四个步骤。
  【提示】为方便学习,这里把相关的知识归纳整理如下:
  免抵退税计算实际上涉及免、剔、抵、退四个步骤。
  免——即出口货物不计销项税。
  剔——就是作进项税额转出的过程,把这部分需要剔除的增值税转入外销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营业成本)——外销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抵——用出口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让企业用内销少缴税的方式得到出口退税的实惠。
  “抵”之后企业应纳税额可能出现的结局——结果为正数或结果为负数。
  退——在企业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0时,才会涉及出口退税。
  增值税免抵退税涉及三组公式:
  第一组是综合考虑内、外销因素而计算应纳税额的公式(免、剔、抵的环节);
  第二组是计算外销收入的免抵退税总额(最高限)的公式(计算限额的环节);
  第三组是将一、二两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大小对比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明确退与免抵的金额的环节)。
  (二)“先征后退”的计算办法
  由于外贸企业出口环节免税,所以外贸企业的先征后退,不是退其应纳税额,而是退其采购进货的增值税发票注明的收购金额与退税率相乘计算的金额。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课程辅导:2013年注会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业内顶级讲师聚首助你轻松拿证

  考试大纲: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专题 新旧大纲变化对比 新旧教材变化对比

  热点关注1997-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CPA)真题及答案 综合辅导汇总

  复习资料经济法讲义 财务成本管理章节公式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会计核心考点 审计

  习题推荐审计 会计 经济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税法 章节练习: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